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楊開煌:兩岸融合發展可化解台灣社會焦慮感

http://www.CRNTT.com   2017-08-10 00:14:07  


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楊開煌(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記者 束沐)在日前舉行的第26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楊開煌發表了《焦慮的台灣與中共對台政策及其反思》論文。楊開煌認為,台灣社會在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大陸時,產生了失勢、身份、發展、未來與制度五大焦慮,而大陸最近提出的“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若推動得宜,可以化解台灣人民現階段遭遇的大部分焦慮。而對於台灣民眾的制度焦慮,他建議大陸方面重視對台政治論述和治理模式的話語權的傳播。

  重新認識大陸是台灣必修課 也是化解焦慮之道

  楊開煌指出,兩岸自上世紀八十年開放交流以來,台灣人民重新認識了中國大陸,但台灣社會出現了五大集體焦慮:失勢的焦慮、身份焦慮、發展焦慮、未來焦慮與制度焦慮。他認為,以上焦慮無一不和中國大陸的崛起息息相關,如果透過歷史的眼光洞察未來的可能,擺正自己是中國人的位置,台灣人反而升起一份參與的衝動,從而不再有身份的焦慮,身份的問題台灣焦慮的本質問題,本質問題一旦舒緩,就為其他焦慮的緩解和解決提供了條件。

  對於大陸提出的融合發展論述,楊開煌分析,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最大的特點,在於追求“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這是一個社會性的大工程,此一設想彌補了原本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簡單辯證法。他說,如何推動這樣一個難度極高的社會工程,習近平給出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建設共同家園,共築民族復興的方案。他認為,如果依循前段所述的台灣焦慮來看,“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對台工作,似乎正是對應著化解台灣的焦慮而設。

  大陸推經濟社會融合 從身份層面化解台灣民眾焦慮

  首先,楊開煌表示,“二代台胞證”似乎就是針對台灣人民個人身認同而設,如果台獨依然一意孤行,則台胞自然可以作第二種選擇,而選擇乃身就是一種行動的認同,自然“焦慮”的困擾就不存在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