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松木語中評:大陸崛起 文言文越來越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7-08-29 00:11:55  


高雄師範大學校門口一隅。(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問,現在新課綱針對文言文刪減比例與過程有所爭議,這些課審委員是否夠專業?

  王松木說,文言文的實用價值雖已消退,但文言文有其他難以取代的價值。例如文言文可以是一種“身份表徵”,如果你想說服上層的知識份子,你必須具備善用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亦是漢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如果你穿越時空,見到唐代杜甫、宋代蘇東坡、明代王陽明。當你說出“有朋自遠方來時”,他們都能對應出下一句“不亦樂乎”。因為這些大家都讀過論語,這就是經典文言文的力量。王認為,文言文經過時間淘洗與磨鍊必有值得仿效學習之處,文章能夠流傳千年而廣為人知者必無劣作。

  談到課綱增減文言文的各派立論,王松木分析,“支持文言文者”大都強調“經典”具有不可取代性,這些均聚焦於“文化記憶”情感層面,帶有“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意味。但“以老師為本位”的立場,經常忽略學生在“實用層面”的需求;而“支持刪減核心古文”或“加入台灣古典文學”例如某些課審委員的觀點同樣也是偏重“文化記憶”,但與一般國文老師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所要聯繫的是對“台灣”的集體記憶,藉由加入“台灣”古典作品,淡化疏遠與中國歷史文化之間的記憶連結。至於這些台灣文學作品是否夠經典呢?能否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似乎不是他們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

  王松木說,最後就屬“支持縮減文言文比例者”,除了上述課審委員外,主張此種觀點者大多基於“理性、工具”的實用層面考量,頗具五四時期文學改革派的思考風格。他們認為文言文無助於提升表達力,與其花時間學文言文,倒不如應多學些科普文、翻譯文學、劇本等更能貼近現實生活。

  王松木認為,文言文編排的比例多少應考慮“因材施教”原則,考量不同學習者未來的需要而加以分級,例如高職之文言文佔30%;高中自然組佔40%;高中社會組60%。既然高中數學都可分甲乙二類,國文課本為何不能比照辦理呢?

  王松木認為,這些“必選篇章”不能由非專業人士(大學生、非人文科系、網民)決定,更不能由少數課審委員以“吾輩數人,定則定矣”的態度裁定,應該歸學術專業,讓專業的人士來衡量評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