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一中同表 現實基礎與發展願景

http://www.CRNTT.com   2018-05-25 00:35:46  


 
  二、“一中各表”的狹隘性

  任何政治共識都是當事雙方共同認可的立場與主張,如果相關立場與主張只是單方面所宣誓或堅持的,沒有得到另一方認可,則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不是共識。“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在特殊歷史條件下通過對話和協商達成的共識,其核心意涵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至於國民黨提出的“各表”,則是單方面的解讀,從未獲得大陸方面認可。

  國民黨主張“一中各表”,希望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或許背後有其邏輯和顧慮。一是希望保住國民黨的面子。1949年國民黨退守台灣後,在島內長期一黨獨大,連續執政50多年,而且謀求“反共復國”,當時如果承認“中華民國”不存在,必然面臨“法統”危機,只得抱殘守缺,堅稱“中華民國”是“客觀存在”。民進黨上台後,國民黨淪為在野黨,在國民黨人士看來,“中華民國”是國民黨在100多年前締造的,是國民黨的政治榮耀和重要資產,儘管“中華民國”的政權落入民進黨手里,但“中華民國”的牌子與國民黨有歷史淵源,只有“各表”才能為“中華民國”留出模糊的空間,一旦“同表”,“一中”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將一無所有。

  二是怕丟選票。受台灣當局長期反共教育和“台獨”勢力“去中國化”的影響,台灣民眾心理上抗拒兩岸統一,國民黨擔心如果不提“各表”,就會被“台獨”勢力攻擊為“賣台”,很多選民可能不再支持國民黨,造成選票流失,無法奪回政權。台灣前行政機構負責人郝柏村表示,“九二共識”的內涵就是“一中各表”,如果“貿然把‘一中各表’改成‘一中同表’,那就危險得不得了”。

  三是“中華民國”名稱的存廢也是個難題。對於是否保留“中華民國”的名稱,國民黨面臨一種兩難選擇:一方面,國民黨人士口頭上堅稱“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其實內心知道這不是事實,一個偏安政權怎麼能稱為“國”?另一方面,“中華民國”不能更名,否則就觸及法理“台獨”的紅線,也就是說,台灣當局既不該使用現有名稱,又不能改名,那怎麼辦?況且,國民黨強調兩岸交流與協商必須對等、尊嚴,如果台灣當局沒有“中華民國”這塊牌子,那麼將來以什麼名義與大陸進行政治談判?

  誠然,中華民國是國民黨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歷經一次次失敗、最終推翻兩千多年封建帝制並創建的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對國民黨來說,這是不容抹殺的政治榮耀和歷史貢獻。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已取代“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不是國民黨的現實資產,而是歷史遺產,特別是民進黨奪取政權後,國民黨與“中華民國”之間只剩下歷史淵源,不再有現實的政治連結。況且,受“台獨”思想影響,島內民眾對“中華民國”的認同度也很低,據2016年3月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公佈的數據,“兩岸同屬一中”如果是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81.6%民眾不接受,9.2%能接受,9.2%未表態;如果兩岸同屬“中華民國”,竟然有60.0%不接受,僅28.8%接受,11.2%未表態。國民黨作為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重要政黨,要想在未來兩岸大勢中佔有一席地位,最好的選擇是走出狹隘的政黨意識形態,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為重,堅守“一中”底線,切實承擔起促進國家統一的歷史使命,而不是只顧眼前的選舉利益,繼續強調“各表”,作繭自縛。國民黨唯有從台灣民眾福祉和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正確看待“九二共識”與兩岸關係,把“統獨”問題向民眾講清楚,讓民眾瞭解兩岸的政經現實,讓選民知道統一給台灣帶來的安全、政治、經濟、民生等多重利益,才能贏得真正的鐵票,重新取得政權,帶領台灣前行,讓台灣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