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耿春亞語中評:何為香港最大的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8-07-01 00:07:37  


 
         內地V.S.香港 綜合品質誰更勝一籌?

  其實細想之下,內地港校畢業生把香港住房差、房租貴、生活成本高作為離港理由,多半是預設了免費吃住父母的條件來比較。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僅目前畢業生在北上廣深收入、房價等軟環境比較呢?

  耿春亞不假思索,“毫無疑問,香港更好。”

  作為香港內地生聯合總會會長,耿春亞常常被邀請去香港各大名校做分享,他常說的一句話,“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又不想回去投靠父母,那麼你在香港奮鬥條件不會比內地差,至少你畢業後的3到5年的奮鬥條件,一定是香港好。

  在耿春亞個人看來,香港是一個非常值得年輕人奮鬥的地方。

  “香港對沒有背景條件、沒有後台資源的年輕人來說,絕對是一個最好的平台,尤其是在畢業之後的3-5幾年,但至於此後能否帶著這樣的經驗跟能力,再回內地尋求轉換新的發展機會,那得看個人的能力和機遇。”

  耿春亞舉了一個例子,他在北京做餐飲的朋友曾在香港某酒樓問一位大堂資深經理月薪,得知答案後就請該‘人才’赴京,並開出幾乎是香港月薪的2倍人民幣工資。“到了職業發展的中後期,比如五年以上工作經驗以後,挑戰隨之而來。並非大陸就會比香港好,這和每個人本身的質素有關。”

  耿春亞解釋,由於香港社會層級和空間較為傳統保守,類似於美國矽穀,社會成熟度很高,人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相反,內地不確定因素太多,也許一旦抓住機會,你就有可能“撞大運”。

  問到他認為目前吸引大家回去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麼,他認真思考了一會兒回答,“情感跟家庭的需要。”

  可實際情況是,針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回去之後在職業發展上和在香港沒有多大區別,也沒有找到特別的機會;當他又開始尋求自我價值和生活方式的時候,權衡過利弊的他就又會考慮返回香港。

  “因為就軟環境來說,生活的便利性、舒適度等等的整個條件,香港還是要比內地好太多。”

  “再說回收入和房價的水準,其實跟北上廣差不多。”耿春亞開玩笑說,“如果你去了深圳看房,再來香港看房,你都不會覺得香港的房價貴。深圳的房價真的很誇張!我不同階段去看房,每每都會產生這樣的感慨:我有這個錢買它我還不如回香港買房,何況香港相對生活品質會更好。”

  耿春亞說他一直有一個問題,一個人需要的空間到底是多大?儘管很多香港人住公屋,空間比較狹小,但其整體生活品質未必算差。“如果一定追求面積大,農村房子空間大,給你住,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幸福呢?”

         年輕人不要迷茫 條條大路通羅馬

  其實,現在誰也不會說香港有什麼壓倒性優勢或是內地有什麼絕對不好。如果你還是糾結於“是去?是留?”的迷茫,耿春亞的建議是,“當你有一個理由需要你在在這個地方發展生活的話,這個地方就是對你最好的,不要猶豫。”

  可,誰的青春不曾迷茫?

  “但在青春的奮鬥階段,就應該儘量去奮鬥,奮鬥之後,青春才無悔;如果不奮鬥,只是迷茫,毫無意義。”耿春亞認為更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去做去想,去尋找更好的未來。一路上會有很多機遇跟選擇,永遠選擇最好的人,永遠會做的最好。“我有個朋友原來學習成績一般,讀書畢業后去了東莞一個工廠做工程師,十年後,這家工廠上市了,成就副總裁的逆襲。我的意思是,”他舉了个例子道。“只要你奮鬥,就會有收穫。要懂得去抉擇。”

  “年輕人最大的機會是年輕,最大的風險也是因為年輕而浪費年輕。一旦迷茫就沒有意義,一旦迷茫就沒有機會。”在耿春亞看來,《阿甘正傳》中的阿甘最大收穫就是不迷茫,選擇就堅定地走下去,與其再怎樣思慮,還不如直接幹下去,不斷調整終究會得到結果,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
 
         過客變住客?香港的吸引力在這裡

  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的一段話讓耿春亞記憶猶新:“因為小時候,自己學不會山東話,被父母罵過多次,印象深刻。”梁振英曾說,“在他父母的心中,一家人來香港是討生活的,他們終究是要回去的,回山東老家一直是他們的心願,但直到他們去世,也沒有能回去。”

  香港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你來了總覺得自己會走,但最終一輩子就沒有走成,於是就留在了這裡做起香港人。

  “這個感覺我在香港特別的強烈,像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在香港,但是最奇怪的是,你還是有一種漂泊感,有著這樣一種過客心態;過客變住客,卻抱著過客心態過完了一輩子。”耿春亞說:“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融入香港社會。其實香港社會有好有壞,融入不意味著順從,如果有人因為我是‘內地人’而歧視我,我照樣反擊回去。社會有很多不如意,我們還是要學會去擁抱去融入。再說無論你去北京上海,你也都需要融入。”

         香港究竟有何吸引力?

  香港這個地方,較其他地方來說,區別在於,也許你過得不好,但是在這個地方你可以看到很多過的很好的人,於是你有了有這樣的上進心,因為你覺得你在這裡有機會能過得更好。

  “香港這個地方是全世界最優秀的華人要想過得好的必然選擇。”耿春亞笑說,“馬雲為什麼來,為什麼不去美國或英國,因為在那裡他過不上最好的生活,但在香港,他可以。”

  關鍵是,你能看到很多人得到優質的生活,於是你覺得你也有機會;你覺得你應該奮鬥,儘管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奮鬥成功。“不妨回想一下,你當初為什麼來港讀書?”耿春亞話鋒一轉,“每個人到了香港,肯定都有一個關於自己的香港夢,只不過這個夢什麼時候破滅。”

  耿春亞談到香港電影裡的“香港夢”,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他說,“走到今天,我覺得我還是 ‘I have a Hong Kong dream’。‘香港夢’很實在。如果說‘中國夢’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夢,那個香港夢則是屬於一個香港小市民的夢,只要你努力就有成功的那一天,就是香港夢實現的那一天。”

  “中國不開放香港就發財,但說實話,現在到了必須轉變方式的時刻。”香港有這麼好的經濟優勢和機會平台,做什麼事情能夠實現自己的香港夢呢?

  耿春亞認為,“這是行業性問題,我真心覺得內地年輕人如果肯在香港發展,留心觀察,不愁沒有厚積薄發的機會。比如科技創業就是一個好方向,因為香港人多數不做這個領域,也往往做不好,所以我們才有機會。但關鍵是有多少人耐得住寂寞,能夠搞清楚市場,做出有價值的東西,再推而廣之”。耿春亞舉出阿里、騰訊等科技公司一些高管的例子,“早期BAT重要人物中不乏香港人的身影,因為這些人在香港的確有很好的資源去做这些事情,儘管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

  耿春亞說他最大的夢想是拍一部《甜蜜蜜Ⅱ》讲述他們這一代人,“九七後”來港奮鬥人的故事。他最想告訴大家的是,“香港夢”最核心的內涵,一直都沒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