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美對華戰略巨變深層動因

http://www.CRNTT.com   2018-07-07 00:13:51  


 
  第三、在外交領域推動“印太戰略”制衡中國。早在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便利用東海釣魚島爭端以及南海南沙群島爭端,炒作中國“海洋擴張”對地區安全穩定構成威脅,以為其“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推行服務。在特朗普上台後,美國不斷渲染中國試圖加強軍備,增加政治影響力,以及實施經濟“掠奪行為”,進而“迫使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鄰國遵守中國的秩序,並且獲得優勢”,謀求“在短期內成為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區域霸權,並在未來取代美國,取得世界領先地位”。⑬為此,特朗普政府以維護所謂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地區秩序”為口號,積極拉攏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加入,構建所謂的“價值觀同盟”,以共同抗衡中國在海洋方向的拓展。與此同時,美國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歐亞大陸地區,對部分國家如中東歐國家、非洲國家、斯里蘭卡、馬爾代夫、越南、印尼等國施加影響,試圖拉攏這些國家抵制和阻撓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開展。例如2018年2月,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訪問拉美前夕,便橫加批評中國在拉美實行“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政策。在3月出訪非洲之際,再次指責中國對非洲進行“掠奪性投資”,導致非洲國家“深陷債務危機”,並“養成對中國的依賴”,導致主權遭到削弱云云。又如2018年4月26日,國防部長馬蒂斯也公開表示,將繼續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同盟和夥伴關係,與該地區關鍵國家一起建立能夠阻止侵略攻擊的雙邊和多邊安全架構,維持穩定和確保公共區域的自由進入,以維護自由和開放的國際體系,其矛頭直指中國。

  第四,在經濟領域發動單邊貿易制裁,阻遏中國產業升級和科技發展。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便多次批評中國通過“操縱人民幣匯率”,利用“不公平的”貿易做法對美國發起“經濟侵略”,“偷走”美國就業機會,“竊取”美國知識產權,拒絕對美開放市場等,賺取巨額對美貿易逆差,進而嚴重損害了美國的經濟增長。在上任後,特朗普則付諸行動,逐步發起系統的對華貿易戰,試圖迫使中國在市場准入、減少對美貿易逆差、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對美國做出重大讓步。2018年3月8日,特朗普宣佈,由於進口鋼鋁產品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美國將對包括來自中國的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3月22日,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宣佈將依據“301調查”結果,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涉及電子產品、工業機器和製藥原料、航空航天、電動汽車和工業機器人等諸多重要領域,正式打響了美國對華貿易戰。隨後在4月5日,特朗普再次放話,計劃額外對1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對於美國這種公然無視WTO所確定的國際規則、使用保護主義和單邊手段對中國予以制裁施壓的行徑,中國則堅決進行抵制和還擊。更為重要的是,美國以對華貿易戰為手段,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瞄準的目標則是“中國製造2025”的產業發展計劃。例如在美國公佈的500億美元徵稅產品清單中,絕大部分產品都屬於“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的核心科技產業,也是中國未來可能與美國展開高科技競爭的行業。4月16日,美國商務部以中興通訊公司違法運營,對中興公司發起制裁,宣佈7年內禁止任何美國企業與其有商業往來,包括向中興公司出售元器件產品,給中興的運營造成致命打擊,也標誌著美國正式將矛頭指向中國高科技產業。除此之外,特朗普還要求財務部限制中國對美國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等高科技領域公司的投資。據美國媒體報道,為了懲罰中國“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美國財政部正在評估是否啟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以限制中國對敏感技術的投資。⑭對此,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明確指出: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工廠”,但是中國的發展計劃——“中國製造2025”,制定了從太空到電信,再到機器人、電動汽車等所有熱門行業都將佔據支配地位的國家戰略,而中國試圖將自身轉型為“全球科技中心”的願景“令人恐懼”,這一席話可謂直言不諱地表露了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的核心要義,亦即試圖借此打斷中國產業升級的道路,打擊中國核心科技的研發,防止中國掌控未來多數尖端技術,以長期保持美國對中國在高科技以及經濟領域的絕對優勢。⑮

  第五、在社會層面炒作中國對美“政治滲透”。自2017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出現了一個新的維度,即日益關注和擔心中國對美國機構甚至整個社會的“政治滲透和影響”,指責中國利用“統一戰線”工作、對美投資和情報竊取等行為,對美國的大學、科研機構、社團、傳媒界乃至產業界施加影響,妨害美國的言論自由以及學術獨立等。2017年12月,經費主要來自美國國會撥款的“國家民主基金會”發表一份題為《銳實力:上升的威權主義的影響》的研究報告,提出了所謂“銳實力”的概念,指責中國和俄羅斯兩國試圖“通過操縱或歪曲資訊來影響目標受眾”,甚至通過發動顛覆、滲透,以達到在他國壓制言論自由、擴張勢力乃至控制意識形態等目的,影響他國的認知與決策,以謀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⑯該報告發表後,迅速在美國掀起了一輪以中國為目標的輿論炒作,包括攻擊中國試圖通過孔子學院對美進行政治和文化滲透,通過公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竊取情報和高科技,通過設立在香港、澳門等地的基金會對美國大學、智庫和科研機構施加政治影響,干擾美國學術自由等等,嚴重醜化了中國在美國公眾心目中的形象。2018年2月13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夫·雷(Christopher Wray)在國會作證時甚至公然聲稱:所有在美的中國教授、科研人員和學生都是潛在的“非傳統的情報搜集人員”,對美國“整個社會構成了威脅”。⑰雷的上述表態旋即引發了新一輪的對華政治攻擊,部分美國政客和媒體將孔子學院視為洪水猛獸,甚至鼓噪要將所有孔子學院趕出美國,例如佛羅里達州參議員馬克·盧比奧便致信該州多所大學,要求中止與孔子學院的合作。又如在德克薩斯州多位參眾兩院議員的壓力下,德州農工大學隨即終止了與孔子學院的合作,並拒絕了“中國背景”基金會提供的資助。此外,美國還在考慮限制中國留美學生的專業選擇和就業去向。4月30日,又傳出白宮出於對中國“間諜”的擔憂,正在考慮限制中國科研人員的赴美簽證,阻止中國公民在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從事敏感研究,防止他們獲取機密。⑱從上述美國的舉措可以看出,美國在社會、教育、文化交流領域對中國的猜疑和敵意正在上升,具有“麥卡錫主義”色彩的對華政治攻擊成為影響中美關係的一個新興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