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黃清賢:選後是兩岸融合發展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18-12-08 00:04:38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台南12月8日電(記者 趙家麟)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7日舉辦“南台灣與兩岸關係發展”論文發表會,前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針對“從南台灣看兩岸融合發展政策”發表論文指出,九合一選舉結果顯示人民對經濟發展、想過好日子的渴望,可能改變南台灣兩岸關係的疏離感,刺激經濟活絡的大陸惠台政策對南台灣存在實質上的吸引力,也是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契機。

  研究會成員、目前任教於天津南開大學行政管理系的黃清賢,7日未出席論文發表會,以“從南台灣看兩岸融合發展政策”為題提出書面論文,對選後的兩岸關係走向,提出三點看法:

  第一,韓國瑜以“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捲起的“韓流”旋風,給長期在高雄執政的民進黨迎頭痛擊。南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兩岸認同疏離、不交往的主客觀環境,並非毫無變化的可能。

  第二,從選舉結果看到,當台灣經濟環境不佳,尤其想到大陸工作、創業、念書、定居的台灣民眾意願創下新高之際,可能促進經濟活絡的融合發展政策,對於表面上“重綠輕藍”的南台灣來說,存在實質上的吸引力。

  第三,大陸推出一系列惠台政策,本有助於兩岸交流與台灣民眾前往大陸發展,但民進黨政府祭出限縮公民權等法令來對抗,製造民眾忌憚與反感,民意終於在此次選舉大反撲。蔡政府效能低落、經濟不振,還要想限制民眾追求幸福的權利,反彈力量倒是可能推進融合發展。

  黃清賢表示,兩岸融合發展的思維,早在2014年就已出現。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11月1日視察福建平潭的宸鴻科技公司,與台商座談時就表示“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沒有任何理由不攜手發展、‘融合發展’。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廣,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企業。歡迎更多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

  他指出,“融合發展”在2014年提出,具體政策在因應兩岸關係的動態中逐漸成形,希望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促進心靈契合,最具代表性的是2018年2月28日發布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31項惠台政策。

  黃清賢表示,以台南為開發先驅的台灣南部,實與中國大陸有最深刻的連結,尤其是鄭成功之子鄭經採用陳永華的建議,在台南設立全台首學的孔廟,台灣南部與大陸共有的象徵符號、集體記憶等元素最多,理應對於大陸有較強的兩岸認同。

  現今的南台灣出現兩岸疏離感,是後天造成的結果。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南北區域發展失衡,外部環境的全球化流動難易不同,內部環境的重北輕南政策挹注,治理人才、思維、資源等都是問題所在,反映在政治結構、意識型態上出現了“南綠北藍”的對立現象,再加上兩岸歷經的軍事與外交衝突等爭議,“南台灣”對兩岸認同的感受更形疏離。

  但黃清賢認為,大陸一系列的惠台政策在兩岸融合方向上逐步發酵。民意調查結果就顯示,不論是到大陸工作、創業、念書、定居的台灣民眾意願,都已創下9年來的新高,其中有43%願到大陸就業、30%想到大陸創業,更有44%的家長要讓子女到大陸求學,目前在學學生更有66%不排斥前往大陸就業。

  同時,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的民眾,由去年的49%降至45%;急獨、緩獨的比例合計為24%,和去年一樣;反倒是主張緩統、急統的民眾,比去年各增加1%、2%,合計比例為23%,是9年以來的歷次調查最高。

  黃清賢表示,南台灣誠如韓國瑜對高雄下的價值觀,也就是“包容”,亦即表面上的南台灣是屬於傳統保守的第一、二級產業區域,但實質上的大陸移民性格仍然素樸的存在,熱情好客、願意接納真心誠意者的包容,就是南台灣的價值觀之一。

  黃清賢認為,九合一選後顯示人民對經濟發展、想過好日子的渴望,也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契機,當融合發展政策有利於南台灣的人、貨施展空間,兩岸和平發展就可以在南台灣找到正面推進方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