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如何深化兩岸文化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9-01-19 00:31:10  


 
  所謂“台獨文化”,簡言之就是,以“台獨史觀”為核心,通過全面、徹底地去中國化,確立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直至“法理台獨”。實際上,這一對抗在2016年5月,蔡在台灣執政後即已激烈展開。如本文前述,推進“文化台獨”,在台灣全面徹底地去中國化,是蔡的執政重點,並已在台灣形成一股不容低估的逆流。通過兩岸文化交流,形成並不斷強化兩岸的中國認同,將是對“台獨”分裂勢力推進“文化台獨”的最有力、有效的反制、遏阻。

  “中國認同”是在“中華民族認同”基礎上,對“中華民族認同”的深化和提升。二者既有緊密聯繫,又分屬中國統一進程的不同層次。作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直接支撐,“中國認同”的層次高於“中華民族認同”。顯然,形成並不斷強化兩岸的中國認同,將成為未來時期兩岸文化交流的核心內容。這是進入加快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新階段,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最重要的新要求、新壓力和新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有著豐富、深刻的內涵。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指標之一,同時又是確保中國長治久安、持久穩定繁榮的最重要基礎之一。他先後提出的關於統一是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等重要思想,都充分、深刻地表現了上述對祖國完全統一內涵的認識。毫無疑問,祖國完全統一的這一內涵,衹能在未來時期加快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中形成,而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則是最重要的途徑。顯然,這將是未來時期,加快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於兩岸文化交流的,又一重要的新要求,形成的新壓力、新挑戰。

  五、高度重視兩岸文化交流發生的新變化與新模式

  1988年以來的三十年中,兩岸文化交流自身不斷發展變化,並對兩岸文化交流產生著越來越明顯的影響。對此,須予以高度重視,並通過努力創新、積極探索,建立適應未來時期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新模式、新機制。

  兩岸文化交流發生的最重要變化是,兩岸文化交流台灣主要參與人群的結構性變化。1988年兩岸恢復文化交流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台灣參與這一交流的人群最重要的結構性特點是,參與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包括1949年以後赴台人群以及他們的子女,還有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較深的部分人群。這樣的人群結構決定了,在相當長時期中,兩岸文化交流的自發性、多樣性,以及情感性和傳統性。自發性、多樣性的表現很清楚。情感性則指這一時期的兩岸文化交流,可以說親情、鄉情是推進文化交流的重要動力;傳統性則指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凝聚力,是推進交流的基礎。這一兩岸文化交流參與人群結構特點,及其對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影響,是兩岸關係歷史所決定的。1988年以來三十年中,兩岸文化交流取得的重大進展,就是把握和運用這一特點及其影響的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