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社評:兩制研究走進台灣民間是好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9-03-04 00:09:20  


“台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聚會
  中評社台北3月4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北京登場的兩會重申兩制台灣方案民主協商,大陸全國政協發言人郭衛民2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佈會指出,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民主協商形式可以靈活多樣。蔡政府祭出重罰對政黨已產生寒蟬效應,取而代之的是民間社團、學術界的研究、討論,以及相關兩岸民間交流。畢竟不論是統一或一國兩制都屬言論自由,兩制研究走進台灣民間無論如何都是好事,統與獨更多元的討論,更有助於台灣民眾權益。

  針對新黨主席郁慕明日前表態,新黨願意率先到大陸進行政治協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上月22日親上火線警告如果去大陸參加民主協商會違反兩岸條例,刑責最高五年有期徒刑,勸郁慕明不要以身試法。蔡政府強力打壓統派,形成只能擁獨,不能促統,主要是為了鞏固其主張分離主義的政權,2020大選前,蔡英文支持度愈低,連任危機愈大,蔡政府打壓統一論述力道也會愈大。這是未來一年必然的趨勢,非綠政黨在此壓力,以及美國掣肘下,有所顧忌也是難以避免。

  不過,蔡政府擋得住政黨、特定政治人物,卻擋不住學界、社團、民間組團的百家爭鳴。台灣是多元社會,民進黨政府以坐牢、判刑來恐嚇政黨、政治人物不得到大陸參與兩制台灣方案的政治協商,卻無法禁止民眾表達思想、討論台灣的未來。獨派有發言權主張“台灣國”,進行各種造勢,統派何以不能討論“一國兩制”,進行宣傳?這兩者的權力應是一樣的,應獲得台灣社會公平對待。如果蔡政府只壓抑一方,豈不與民進黨最嚴厲譴責的“白色恐怖時期”(台灣在1949年5月20日至1991年5月22實施戒嚴令)沒有兩樣,莫非又要出現了新的政治犯?

  就如同討論台灣能否獨立、獨立能否生存?兩制台灣討論統一後如何爭取到更有利條件?可以是政治制度的研討,也可以是學術研究。對相關議題,台灣現在主要有三類主張,一是民進黨版本,認為討論兩制台灣方案是投降心態,堅決不同意;二是部分學者認為,討論統一後的架構與路徑圖,不切實際,置“中華民國”於何地;三是部份統派與學界人士認為,既然是可能發生的事,不如未雨綢繆,端出對台灣最有利的版本。

  蔡英文執政後兩岸冰封,國民黨怕被戴紅帽子也不敢多所著墨兩岸關係或國共關係,以致從2016年5月迄今,大陸所發布的對台政策,一律都是單向發布,從台胞大陸居住證到最近再度放寬台生到大陸申請大學的標準,台灣毫無置喙餘地。最近就有若干學者憂心,台灣若不主動談,掌握時機,隨著兩岸實力對比愈來愈懸殊,台灣民心愈來愈浮動,愈難爭取到好條件。實際上,就把兩制台灣方案對比大陸過去發布的重要對台政策,當台灣完全沒有發言權,或主動放棄發言權時,若是擋不住還是擋不住,最後只能照單全收。

  成立已10年的“台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3月2日在台中召開會員大會與座談會,有200多人出席。這個組織過去並不被重視,在今年1月“習五條”提到兩制台灣民主協商後,才被發現台灣還有一群人在研究一國兩制。3月2日的會議裡,台灣大學心理系榮譽教授黃光國提出“一中兩憲”,主張兩岸各自保留自己的“憲法”,使用“台北中國”和“北京中國”的名稱和對等立場展開談判,進而簽訂和平協議。會中另有律師李夢舟主張,統合後大陸不派任何行政官員到台灣,台灣所有事務由台灣原政府管理,台灣的領導人在統合後可到大陸參加管理全大陸之相關事務、特別涉及兩岸事務方面。各種意見百花齊放。

  學界、政界討論兩岸未來、台灣終局,在90年代李登輝執政時期曾蔚為風潮,當時討論最多的是“聯邦制”與“邦聯制”,常有學者公開在媒體打筆仗,甚為精彩。回顧當時的兩岸氛圍,雖仍是敵我分明互不接觸,也甚少民間交流;台灣學界、媒體討論的空間反而很大,不會有人因為主張兩岸“聯邦制”與“邦聯制”而被扣上賣台的大帽子。“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架構沒變,兩岸現在每年有數百萬人飛來飛去,台灣有4成出口到大陸,民進黨政府塑造的社會氛圍卻呈現只要討論統一就是投降的肅殺氣氛。今昔對照!令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