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台灣流行文化在大陸傳播和演變

http://www.CRNTT.com   2019-10-25 00:05:25  


 
  1978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大陸發生了巨大變化,也為兩岸關係走向和祖國和平統一帶來了新的契機。1984年鄧小平為解決台灣問題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發展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更多類型的台灣地區流行文化流向祖國大陸。20世紀80年代,大陸逐漸開始從“合法”渠道容許台灣地區流行文化進入。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彩色電視在大陸普及,為台灣流行影視作品的傳播開闊了途徑;此時,大陸的雜誌報刊開始連載台灣通俗文學作品;大陸官方廣播電台和電視台開始公開播放台灣流行音樂。文學方面有瓊瑤代表的言情小說、高陽代表的歷史小說、古龍代表的武俠小說、三毛和白先勇代表的現代主義小說,1982年《海峽》雜誌刊登了瓊瑤的《我是一片雲》。音樂方面,羅大佑、李宗盛、齊秦等人代表的台灣校園歌曲符合大陸鼓勵的積極健康文化要求,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官方媒體播放,齊秦的《狼》是大陸首次引進的台灣專輯,也是日後內地校園歌曲創作的啟蒙。影視方面,一大批電影和電視劇開始在大陸公開放映,《在水一方》、《歡顏》、《汪洋中的一條船》等作品的熱映同時帶動了一批作為影視插曲的台灣流行音樂傳播,1984年大陸福建地區放映《搭錯車》和1988年中央電視台播送的《一剪梅》分別是第一部在大陸公映的電影和電視劇,其插曲至今仍在大陸地區廣泛傳唱。與此同時,作為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國民綜藝節目,央視春晚一直為台灣流行音樂留有一席之地,1983年開播之時就解禁了被視為“靡靡之音”的台灣流行歌曲《鄉戀》,並在1984年回應大陸的兩岸政策,邀請香港歌手演唱了7首流行歌曲,其中4首都來自台灣地區。

  在這一階段,台灣地區流行文化首先以音樂為切入點進入大陸,為後期在大陸的全面流行打下基礎;其傳播方式經歷了官方禁止、默許地下傳播、選擇性引進的過程;藉助春晚、電視歌會、廣播電台等平台逐漸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傳媒技術的進步、大陸改革開放形成社會文化氛圍的寬鬆,打開了台灣地區流行文化進入大陸的大門,體現著文化本身魅力的價值和兩岸文化內在的血脈相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緩解兩岸關係的緊張局勢、促進大陸流行文化的成長方面發揮著特殊的作用。1988年國家發佈《關於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次年大陸正式引進台灣流行音樂,為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政策和制度性支持。

  2、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祖國大陸的黃金時代(20世紀90年代——2010年)

  1989年國家審批管理制度大規模調整,大陸引進政策的開放開啟了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黃金時代。90年代,大眾傳播媒介進一步發展,磁帶錄影、歌舞廳、卡拉OK等具有自主選擇性的娛樂方式大規模興起,為人們接觸台灣地區流行文化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台灣地區流行文化一方面承接上一年代的文化風格並更加興盛,另一方面又吸收日本流行文化元素推陳出新,生命力更加旺盛。影視方面有《媽媽再愛我一次》和《青青河邊草》等電視劇產業崛起,在大陸的公映受到廣泛熱議;音樂方面湧現出一批優秀的詞曲創作者和音樂製作人,推出了大量的高品質流行歌手和歌曲,從情愛描述到社會批判甚至“中國風”的萌芽,流行音樂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文學與電影電視劇相結合,瓊瑤、古龍等作家的作品通過改編搬上大螢幕,受眾範圍更廣;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高速發展催生出新興產業——偶像的孵化,林志穎、小虎隊等在大陸青少年市場掀起追星熱潮。其中《還珠格格》和《新白娘子傳奇》開啟內地、台灣合拍的新潮流,並且成為當時大陸的現象級電視劇,不僅持續播放數十年,經歷多次翻拍,收視率至今排名大陸前十,成為影響幾代人的共同記憶。20世紀末,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傳播進入高潮,其特點不僅體現在文化內容的創新,更體現在文化影響的擴大;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從產品的傳播走向人員的傳播,從單方面輸出走向兩岸共同創作,兩岸文化融合從這一時期開始集中顯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