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灣選後政局與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0-02-09 00:05:12  


 
  (一)“二合一”選舉結果形成的現象原因

  首先,韓國瑜存在正當性不足的致命傷。本次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有天然的缺陷,這是眾所周知的,剛當選高雄市長幾個月就參選台灣當局領導人,必然引起高雄市民和島內民眾的不滿。他們是否諒解韓國瑜並投出關鍵的選票,對韓國瑜至關重要,也是觀察韓國瑜能否勝選的關鍵。民進黨正是看到了韓國瑜的這一致命弱點,在選戰中反復強調、極度渲染,並引起了青年人等選民群體的共鳴。選票給出了最精準的答案,韓國瑜在他的大本營高雄市一敗塗地,狂輸蔡英文48萬票,比起他當選高雄市長時少了23萬票,大約減少了20%的選票。韓國瑜被美國學者任雪麗(ShelleyRigger)稱為國民黨“不對的候選人”,①最終不僅沒被選民原諒,反而被選民懲罰,這不得不說是國民黨和韓國瑜“血的教訓”。

  其次,蔡英文操弄“亡國感”,引發了島內部分選民的危機感和焦慮感,並激發了高投票率。十九大之後,“台獨”走不通、兩岸“必須統”也“必然統”的大勢日漸分明。民進黨當局通過故意曲解“1·2重要講話”、插手並操弄“香港反修例事件”,讓島內民眾感覺到,其生活方式和所謂相對獨立的狀態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被打破。民進黨當局精心炮製出的這條競選主軸,讓片面誤讀“1·2重要講話”和香港街頭暴力事件的部分台灣民眾感覺到強烈的不安全感。國際反華勢力、島內“台獨”勢力以及綠色媒體極力操弄、抹黑、歪曲,用“恐懼共產黨”偷換掉“討厭民進黨”的巨大聲浪,在信息片面化、國際和島內媒體鋪天蓋地的配合下,不少島內選民選擇了相信這些陳詞濫調和歪曲言論並反應到投票中去。這也從現象上反應出了島內民眾對“一國兩制”的誤解,對統一後狀態的擔憂,對未來兩岸進一步走近的疑慮和排斥,反應出島內部分民眾不甘心“被統一”的危機感和焦慮感。②1月9日,韓國瑜凱道造勢超過了馬英九2008年的全盛時期,不僅催動了藍營的投票率,更引起了綠營支持者的警覺和危機感,並在一定程度上催發了高投票率。

  第三,這是美國等外部勢力積極介入島內選舉的必然結果。眾所周知,美國不信任韓國瑜、不看好韓國瑜,在本次選舉尚未鳴槍起跑,就明確選擇了蔡英文的民進黨當局繼續執政。這無論是從美國學界、政界尤其是美國國會部分議員的言行中,美國跟民進黨當局進行的反大陸介入選舉的各種演習和措施中,美國頒佈的有利於民進黨當局的“涉台法案”中,還是美國公開出面為蔡英文當局穩住所謂“邦交國”中都清晰可見。無疑,美國等涉台外部勢力積極鼓吹西方式民主自由,肯定台式民主,渲染大陸“狼來了”的恐怖氣氛,使得民進黨當局無論在競選主軸的確定上、動用公權力肆無忌憚地介入選舉上等諸多方面都有了更足的底氣。美國在西方式選舉方面經驗豐富,對如何操弄和贏得選舉瞭若指掌,加之它對台灣社會的掌控細膩深入,它的公開選邊站對願意充當國際社會“模範生”的部分台灣選民來講,無疑具有非常強烈的引導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