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武漢方案”對兩岸關係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20-03-22 00:02:30  


3月11日,滯留湖北台商包機昨天順利返台,台灣華航和大陸東航兩架飛機共載送361位台胞回家。(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評論員 束沐)3月13日,台灣“疾管署”表示,處於隔離中的第二批滯留武漢台胞361人採檢皆陰性,目前健康情形良好。至此,兩岸有關方面共同參與執行的第二批滯鄂台胞返鄉工作算是告一段落。相較於首趟班機返台後出現的一連串政治爭議,第二批雖然同樣一波三折,但至少結局令人感到欣慰。

  島內不少輿論指出,兩岸就第二批台胞返鄉做出安排、順利執行,對於當前嚴峻複雜的兩岸關係而言是一個積極信號。因而一些人將此視為兩岸各讓一步的“武漢模式”,並希望兩岸執政當局能夠以此為契機,恢復溝通對話、緩和緊張關係。需要指出的是,兩岸就第二批返台班機做出的安排,並不能稱為什麼“模式”,充其量只能叫做“方案”。

  首先,有一套共同執行標準、可以推廣複製、且有具體制度安排為依託的才能叫做“模式”。從第二批返台班機的前期協調和執行過程來看,兩岸不僅矛盾不少,認知標準也有諸多不同,最終方案一拖再拖,一變再變。特別是台當局曾堅持所謂“橫濱模式”,即便大陸方面採納島內建言、提議由兩岸航空公司共同執行後,仍一度遭到台方拒絕。就在起飛當天,島內還有人放話給台媒,炒作所謂大陸“不配合”台方檢疫的話題,完全背離事實。一路磕磕絆絆,顯然不能稱為“模式”。

  其次,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已中斷許久,如果把此次雙方職能部門之間的臨時性、應急性、技術性溝通上升為“模式”,也是脫離現實的。民進黨過去曾吹噓,陳水扁時期兩岸民間團體在澳門就三通等議題進行的技術性溝通,稱為“澳門模式”。背後潛台詞就是,沒有共同政治基礎,民進黨也能“搞定”兩岸事務。從此次滯鄂台胞返鄉的一波三折中,同樣看到了這一點,例如台當局有人高喊要“政府對政府”,再如有藍營人士參與協調首班包機後,綠營輿論就氣急敗壞地污名化台商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