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兩個空間論與國家統一

http://www.CRNTT.com   2020-09-26 00:02:20  


 
  對台工作的難點、痛點和敏感點,主要出在“灰色空間”上。此處以“中華民國問題”和“ECFA存廢問題”為例。前者屬於兩岸關係“深水區”問題,台灣方面、國民黨堅持將“中華民國”作為前提,民進黨則炮製出“中華民國台灣”概念,大陸方面在兩岸事務性協商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內涵問題,但大陸對台研究界對“中華民國”問題也持敏感、謹慎態度。“中華民國”問題顯然是活躍於“灰色空間”的代表案例,一方面,島內部分人士認為“中華民國”及其“憲法”某種程度上都體現或暗示了兩岸一中、走向統一的內涵,希望大陸予以尊重或承認,作為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的突破口⑫;另一方面,島內政治勢力顯然將“中華民國”操作為渲染兩岸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分歧的工具,將其作為拖延、迴避兩岸關係深層次問題的擋箭牌。

  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⑬。作為在“灰色空間”的“中華民國問題”,我們應該努力將其轉化為“紅色空間”、阻止其蛻變至“黑色空間”。實事求是地看,台灣目前實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確體現出法理一中的內涵,也開宗明義地闡明了國家統一的義務。同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不僅給予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的歷史事實充分的承認和尊重,也陳述了祖國完全統一的使命。由此可見,兩岸對同屬一中、謀求統一均有憲制性文本的約束。台灣方面如果將“中華民國”與國家統一的價值、目標、進程有所對接,並進行正面表述,兩岸共同確認“國家統一願景”,那麼雙方就有條件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以雙方憲制性法律文本為基礎,就“中華民國”在和平統一進程中的地位、形態、表現方式做出進一步安排⑭。反之,一旦背離上述目標,“中華民國”變成拒絕統一的藉口,甚至變為“台獨”的護身符,那麼“中華民國”就蛻變至“黑色空間”的一部分,我們也不會為它留下任何空間。從近年來民進黨連續執政、持續推動“台獨”分裂活動的態勢來看,“中華民國”正在逐漸朝“黑色空間”滑去,對此,包括藍、綠、白在內的島內各黨派都應該明察、慎思。

  民進黨執政及勝選連任後,“ECFA存廢問題”亦成為兩岸關注焦點乃至辯論議題。實際上,我們不能單獨就ECFA論ECFA,一些學者、媒體衹關心或計算該協議本身對兩岸經濟的正負面效益,這無疑是片面的,也是違背唯物辯證法的。ECFA是兩岸經貿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其抽離出兩岸經貿活動討論毫無意義,討論ECFA的存廢必須要放在整個兩岸經貿關係、兩岸融合發展的大框架下通盤看待和考量。以最新統計數據為例,2020上半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同比增長9.8%,占台灣總出口比重上升到42.3%,創近十年新高,其中兩岸電子零組件的進出口雙雙創下同期新高,突顯出兩岸經濟雙向互賴、深度融合的格局已經形成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