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深度:陳曉鋒談香港青年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0-10-10 00:03:58  


 
  第三,政府科創政策、優惠政策要開放給學習人文社科類的青年,目前特區政府的政策忽視了人文社科,但沒有證據說明人文社科的青年就不可以做出高於科學家的創舉,科技本來就應該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舉個例子,馬雲就不是學理工科的,如果馬雲在香港創業,因為他不是理工科就得不到政策支持,估計就沒有阿里巴巴了。

  香港還吸引人才嗎?關鍵看能否維持一國兩制優勢

  中評社:您建議特區政府的資金獎勵向走出去的年青人傾斜。這是否會使得人才流失,“掏空”香港?

  陳曉鋒:千萬不要懷有香港人才流失啊、掏空香港啊這種比較低層次的想法,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市,有人走自然有人來,而且會不斷更新人才的格局和層次,我始終相信香港是中國最能引國際人才的地方。

  中評社:每年都有一大批內地學生來香港讀書,但絕大多數會在畢業後、或是工作幾年後離開香港。您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的離開?香港是否逐漸留不住人才?這對香港會造成什麼損失? 

  陳曉鋒:一大批內地畢業生離開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競爭力不足而被迫離開;另一方面是香港以外的地方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實際上,能夠在香港紮根下來的內地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因為香港的生活成本確實非常高,社會競爭也極度激烈,脫穎而出實屬不易。除了要實現自我發展之外,內地學生來香港還必須融入當地文化,努力奮鬥為香港社會做出貢獻。

  有一個詞叫“港漂”,實際上內地留港精英和“港漂”是兩種不同概念。“漂”強調的是生理上的孤獨感,無法在城市立足,處於一種“漂泊”的狀態。最初是出自台灣,南部青年在台北的“漂泊者”稱為“北漂”,而後發展到在北京“漂泊”的也稱為“北漂”,在上海“漂泊”的稱為“滬漂”。從這個意義上講,“港漂”應該指不以香港為家的,抱著“漂泊”心態的內地年輕人。而內地留港精英在香港成家立業,奉獻社會,從某種程度來講,他們跟老一輩來自內地的香港人如李嘉誠、倪匡一樣,已經成為了香港人。香港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城市、世界城市,你認同和尊重這個地方的文化,願意融入這個地方的生活,願意以主人翁的心態熱愛香港、建設香港、奉獻香港,那麼“來了,就是香港人”。

  目前來說,香港依然是一個全世界人才紛至沓來的國際化大都市,因為這個地方對人才來說充滿機會和奇跡,尤其是國安法推出之後,香港社會有了更穩定的法律保障。至於香港接下來能否吸引更多的人才,關鍵還是看香港能否維持好“一國兩制”的優勢,以及是否維持好中西文化薈萃的包容氛圍。如果繼續人為地製造藍黃撕裂,人為地製造政治爭拗,那東方之珠將會越來越黯淡。

  中評社:香港青年和內地青年受到的教育、使用的社交軟件、獲取資訊的來源,甚至網路用語都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您認為兩地青年該如何突破對話的高牆?

  陳曉鋒:關鍵還是要彼此更加主動些,香港青年主動跟內地青年交朋友,內地青年主動跟香港青年交朋友,只有交流才能促進彼此的瞭解,才能消除隔膜,進而達成共識。

  另外,鼓勵兩地青年拍拖或者結婚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促進彼此認識的機會,通俗地說,愛和包容可以化解一切,香港社會需要愛與包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