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潘兆民:藍內部親美路線躁進 有計劃性操作

http://www.CRNTT.com   2020-10-13 00:03:41  


潘兆民。(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0月13日電(記者 方敬為)中國國民黨近期從“立法院”提出兩個公決案,到政策會執行長、“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拋出改黨名“去中國”,接連引發政治路線質變爭議。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潘兆民向中評社表示,藍營之所以如此,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共喪失互信基礎,二是黨內親美派過於躁進所導致。他認為,假如黨中央無法全盤考量取得平衡,國民黨恐怕只有泡沫化一途。

  潘兆民,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東海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處副國際長、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主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

  國民黨“立院”黨團先前在院會提案,要求“蔡英文政府應以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作為對美外交目標,並積極推動”、要求“蔡英文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兩項決議案經朝野無異議通過,走起親美反共路線,外界議論。黨團總召林為洲隨後又在雙十當天拋出政黨名稱“去中國”討論,再起熱議。

  潘兆民分析,這次之所以引發爭議,尤其飽受陸方質疑,最根本原因在於,國民黨已搞不清楚本身的核心價值所在,甚至當前的黨中央領導團隊,有意將過往的核心價值束之高閣,傾向美國路線,且操之過急,導致國共失去互信,產生質變爭議。

  潘兆民指出,國民黨從兩蔣以來,就是走親美反共路線,現在藍營持相同主張,大致上是沒有問題,可是,當前帶領國民黨的黨魁江啟臣上任以來,其親美派的作風,屢屢不受中共信任,從上任後未獲得陸方賀電,接著領導黨務改革,在本來是兩岸互動基礎的九二共識區塊搖擺不定,甚至一度打算拋棄九二共識,直到黨內大老出面反對後,才維持既有政策,但種種行徑,已讓過去國共之間建立起的信任基礎,逐漸消磨殆盡。

  國民黨對外強調,兩個公決案可視為與民進黨政治攻防的策略,且未背離藍營政治路線。潘兆民說,這樣說法固然無誤,陸方也當然理解這是所謂攻防策略,可是,一旦策略的背後沒有核心價值支撐,藍營所倡議的內容,對陸方而言都有很大的“立意不良”之虞。

  尤其是,國共建立互信,基於“一中框架”下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在當前的藍營內部已非穩固信念之時,國民黨的一切主張,都會被套上“分裂、獨台”的嫌疑。

  潘兆民認為,國民黨在核心價值踩不穩的情況下,加上江啟臣親美形象鮮明,就算政治路線不變,仍難以取信於眾。此外,從“立院”黨團總召林為洲的言行舉止可以感受出來,藍營目前對於既有的核心價值不再重視,反而急著彰顯出親美的部分,否則不會在兩提案爭議未解,立即拋出更改黨名的議題,無疑是有計劃性的操作。

  潘兆民說,可以理解,國民黨在當前台灣社會的氛圍之下,打算“暫且擱下”過去的兩岸溝通優勢,強化近年來與美溝通的弱勢,試圖在民意風向當中占有一席之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