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 
中評青年論壇:香港青年與時代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1-02-07 00:04:22  


 
  我們知道香港現在面臨很多挑戰。相比大灣區其他城市,香港2020年9月的失業率升至6.7%,當中15-29歲的青年首當其衝,佔了失業人數的37.3%,較2019年的15.4%急升兩成,顯示青年在香港的就業空間比較小,可能大灣區是他們的出路。但是很多人沒有抓住這個機遇,還是從事社會運動,相當部分香港青年都是偏“黃”。那麼香港青年應該怎麼把握機遇呢?這裡提出幾點愚見。

  近期國家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國際雙循環”方面,香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麼在融入“大循環”方面,我有兩點建議:一是加強內需銷售,因為現在香港的貨品在外銷上受疫情和政治打壓的雙重影響,所以需要加強對內地的營銷,運用拼多多、淘寶等平台,利用內地熟悉的途徑,把香港貨品賣出去。有人可能會質疑,價格會不會比內地同類商品高?我認為很多城市,像上海、重慶、廣州已經有足夠的購買力,香港貨品可以以質量取勝。這是一種融入“大循環”的方法,可以推進香港逐漸融入大灣區的發展。

  二是以創新驅動引領“大循環”。國家將強化科技自主創新,大力支持芯片、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產業的發展,我們香港擁有的是高端人才和高端創新支持系統,包括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科研體系,還有完善的知識版權保護法律制度及世界領先的金融服務業。內地則擁有龐大的市場、轉化科研成果和先進製造能力,兩地形成了強大的互補合作關係。有意從事創科的青年,可配合內地,尤其是大灣區以創新驅動引領“大循環”方面,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支援內地產業創新向緃深發展。這既可為個人找到更大發揮的舞台,又可為大灣區作出貢獻。

  接著我講一下香港青年的優勢和局限。香港青年的英語能力及國際視野相對較內地青年高,加上專業化服務的知識和國際化的管理經驗,這些都是香港青年獨有的優勢。但香港目前的行業和產業已經比較集中,很難給予本地青年一個上升的空間,所以我們建議青年去大灣區,登上更大的舞台。局限方面,不是香港青年能力不夠,而是他們對祖國的向心力不夠,他們對融入內地文化存在困難,也不愿意去解決這個問題,有點“飯來張口”的心態。

  那麼香港青年如何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呢?香港青年可從學業、工作和交流活動開始,先認識大灣區的情況,建立在國內的聯繫,纍積工作經驗及擴大接觸面。青年應保持開放心態,趁年輕多走、多試、多學,從經驗中纍積自己發展事業的籌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