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劉復國:歐盟呼應美國 但沒有明確抗中意圖

http://www.CRNTT.com   2021-06-19 00:16:27  


劉復國。(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6月19日電(記者 鄭羿菲)台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復國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歐盟對中國的態度是複雜的,雖然政治上呼應美國對中國的警戒態度,卻沒有明確的抗中意圖。歐盟於5月20日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批准程序,要等到雙方改善關係後,歐洲議會才會恢復審批的程序。雙方因為新疆人權問題的緊張,反映出中歐關係目前的難處。

  劉復國分析,美國推動全面抗中戰略,歐盟不少國家都承受來自美國的壓力,G7聲明提及中國非市場機制,衝擊全球經濟中的公平競爭、在東海和南海製造緊張、以及人權相關議題,很明顯是美國主導的政治操作。但越是這樣操作,越會引起歐盟大國如德國、法國、意大利的擔心,畢竟不見得每個歐盟成員國家利益都與美國完全吻合。

  劉復國說,至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系統性挑戰”形容中國,則因為美英是北約主導國家,但在軍事實質意義上並不大,尤其在美國強勢主張下,要求將北約對俄羅斯的焦點轉移為針對中國,德國和法國便表示不同的觀點。

  劉復國現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科學院亞太英語博士學程教授,學術專長在亞太區域安全、“國家安全”、外交政策與美國東亞戰略,過去曾擔任政大創新國際學院院長、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國與歐洲研究所所長。

  劉復國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歐盟對中國的態度比較像是膠著狀態,並沒有明確的配合美國抗中,或是全面與中國合作,即便歐盟5月20日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也不代表中歐關係全面倒退,而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在3月下旬制裁歐洲議會議員,讓歐盟感到政治敵對的做法。

  劉復國說,不過,歐洲議會決議文決定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批准程序,也提到中國若改善關係不再抵制歐盟政界人士,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就可以恢復批准程序,可見歐盟不全然是否定、撕破臉的態度,畢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對中歐雙方都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利益。

  劉復國指出,當然美國現在推動全面抗中戰略,遊說、拉攏、影響友好的國家與盟邦,歐盟一些國家都承受來自美國的壓力,包括更早之前的華為5G議題,歐盟也有國家不願遵照美國的限制,願意用科技層次較高的華為系統,但大部分歐盟國家還是在美國壓力下拒絕跟中國合作。

  至於G7公報中提及中國新疆與香港的人權與基本自由相關議題,劉復國認為,看得出很明顯是美國的政治壓力,希望G7納入討論中國議題,但越是這樣操作,越會引起其他國家領袖擔心,尤其是歐洲大國,如法國、德國、意大利不見得國家利益與美國完全重疊,跟中國的商業貿易及其他利益也有自己的考量。

  劉復國表示,G7講到中國不遵守國際法則,起點主要是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決出來後,美國、澳洲、英國都是從現行國際法治角度來看中國不承認、不接受、不執行仲裁裁決,擔心中國想修改、翻轉國際體制,而美國利用G7的外交場合拉入針對中國議題。不過,由於每年G7聲明都是站在全球政策制高點上,宣示重大政策方向,並沒有實質拘束力,至於會有多少政策效果,現在還是未知數。

  談到北約以較激進的“系統性挑戰”形容中國,劉復國說,這部分應也是美國置入的具體內容,北約完全配合美國,主要是美國、英國是北約的主導國家,不同於歐盟,美國只是“夥伴”、“提意見者”,沒辦法做決定或直接參與其政策過程。

  劉復國分析,北約“國家定位”中國為具有“系統性挑戰”,主要是美國擔憂中國快速擴軍,也因為快速擴軍對周邊國家採取威嚇或挑釁的動作,包括東海、台海、南海等,且當美俄都在銷毀冷戰時期開發的核彈頭減少數字時,中國則反向要慢慢增加。

  劉復國說,從實質的軍事意義來說,北約在冷戰時代是針對蘇聯的軍事威脅,後來則是以俄羅斯為標的,長期以來北約跟中國完全沒有接壤,在軍事上也沒有直接關連性,現在北約以“系統性挑戰”形容中國,法國和德國領袖均認為對與中國的關係仍應考量到平衡性的關係,並不同意分散聚焦俄羅斯威脅的注意力,轉而投注在對抗中國上面。

  劉復國認為,北約公報內容在實質上有點牽強,主要是利用全世界最強的軍事聯盟機制提出一個警訊,但在國際外交上,還是會對中國產生外交上的壓抑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