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中國道路可引領國際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21-07-25 00:02:24  


 
  1.政治建設方面原因。蘇聯在極端險惡的國內國際環境中,建立起了共產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專政政權,為其世界超級大國地位奠定了核心政治條件。但這種突顯組織地位之政治體制不因應國際政治競爭時代變化的逐漸僵化,不僅讓有能力但不太“聽話”的政治精英難以進入體制內,而且在那種“劣幣逐良幣式”政治生態中會讓“善於鑽營”的人攫取體制內“高位”,給國家前途命運的丕變埋下隱患。美國在政治建設方面奉行西方“三權分立”權力制衡政治體制傳統,建立了聯邦共和政體。這種政治體制的社會動員能力甚至不如蘇聯,如“二戰”期間蘇聯的軍事動員力讓世人震驚,但美國政治體制的優長在於能確保各類政治精英通過正常渠道進入體制內,保證一旦政治上某項戰略決策失誤卻能得到及時糾偏。

  蘇聯覺察到了其文化人格所映射(關聯或影響)之傳統東正教教會活動參與積極性、傳統政治組織模式乏力等政治建設方面的基礎和“不足”,為此形成了強有力的“斯大林模式”,但卻對該種新生社會主義模式本身之難以調適問題的嚴重性估計不足。美國則覺察到了其文化人格所映射(關聯或影響)之新教教會民主參與積極性、新教傳統民主政治模式乏力等政治建設方面的優長和“不足”,將“邦聯”政治體制強化為“聯邦”政治體制克服了其“不足”。

  從國家戰略競爭角度相比較而言,在矯治國家戰略決策失誤的問題上,相對於蘇聯“斯大林模式”,美國“三權分立”聯邦政治體制似乎在頂層設計上“更勝一籌”。

  2.經濟建設方面原因。蘇聯實行“純而又純”全民所有制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的國家基本經濟制度,“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迅速建立起了國民經濟命脈。但這種經濟體制之“不足”在於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反映不靈敏不及時、受決策者主觀因素影響容易導致國家各領域發展不平衡並會對國家其他方面建設構成“瓶頸”等。美國在經濟建設方面,緣於其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社會性質,經濟問題是公民個人私事,經濟發展為資本逐利性驅使而在各領域較為均衡,期間緣於“看不見的手”市場調節的滯後性,私有制經濟會出現生產過剩危機,但政府能通過適時政策調適助其渡過難關。

  蘇聯覺察到了其文化人格所映射(關聯或影響)之傳統村社經濟社會生產關係落後難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等經濟建設方面的問題,但在根本變革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上卻始終未能找到有效的辦法以彌補高度集中之“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本身的“不足”。美國則覺察到了其文化人格所映射(關聯或影響)之新教傳統市場經濟活躍、傳統市場經濟宏觀調控“跟不上”等經濟建設方面的優長和“不足”,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倒逼”背景下想方設法克服了其這方面“不足”。

  從國家戰略競爭角度相比較而言,在挖掘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動力方面,相對於蘇聯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美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似乎顯得更為成熟和理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