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保持戰略定力 決勝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21-10-14 00:03:22  


立陶宛如同台灣一樣,死心塌地地成為美國及北約的排頭兵。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中國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院研究員李理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0月號發表專文《保持戰略定力是未來決勝的關鍵》,作者認為:美國未來將通過各種方法來加強與台灣的外交和安全關係,並在不激怒中國的情況下增加針對台灣的軍事演習。美國在經濟方面,或許優先考慮與台北簽訂雙邊投資協定和自由貿易協定,以抵消中國將台灣從國際經濟協定中孤立出來的努力。在政治方面,為抵消中國壓縮台灣國際空間所做的成功努力,可能探討與台灣的外交多邊舉措,使之有機會與其他國家就台灣不能參加的論壇來討論各種問題並進行交流。在外交上,美國將支持志同道合的國家與台灣發展“外交”關係。在安全問題上,美國會在更高級別和更頻繁地重申其《與台灣關係法》等涉台法案的承諾。美國還會改變現有的國防政策,加大軍售力度及種類,並開始雙邊軍事演習,包括海軍和空軍演習,以加強對中國大陸的威懾。文章內容如下:

  位於歐洲的小國“立陶宛”日前同意讓“中華民國”以台灣為名設置“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台灣在外交上的一項所謂新突破。中國於8月10日召回了駐立陶宛大使,同時也要求對方召回駐中國大使。表面上看這場外交危機是以“台灣”為名在立陶宛設立官方代表處所致,台灣問題好像是衝突爆發的根源,但實質上更深層次的中美鬥爭才是這場外交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中美的全面競爭從奧巴馬時期的“重返亞洲”開始,表面上是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對抗甚至是中西文明之爭,但實質上是全球範圍內的“領導者”之爭。圍繞著中國內部及周邊的釣魚島問題、新疆問題、西藏問題、南海問題、台灣問題、朝鮮問題、人權問題、貿易問題、香港問題、印度問題……,發展到今天,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並沒有達到所期待的效果。突發的新冠病毒危機帶來全球性機遇,中國應對得當使其更有可能在未來戰略競爭上獲得更多的優勢。特別是美國預計新冠病毒至少還要影響人類三至八年時間。在此情況下。美國拜登總統重新調整了外交政策,著重點是關注美國傳統與新的戰略夥伴,尋求廣泛的聯盟並與其進行戰略合作,鞏固有傳統友好關係的“條約”盟國,納入所謂的“民主價值”國家,融入有分歧但有共同利益的國家,甚至拉攏俄羅斯,形成新的“國際聯盟”,與中國進行曠日持久的全面的全方位的競爭。企圖保持其對中國的競爭優勢,必須充分地利用和加強其最大的資產——龐大的聯盟和夥伴網絡,尤其是歐洲。為此,美國促成了美日澳印四方會談、美日與美韓高峰會、特使團訪問台灣等來鞏固印太聯盟;橫跨大西洋,促使G7、北約、歐盟等關注印太形勢,並與普京進行高峰會;副國務卿舍曼出訪日本、韓國、蒙古及中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出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國務卿布林肯出訪印度、科威特;副總統賀錦麗出訪新加坡、越南等,來擴大對抗中國的陣營。這其中“特使團訪問台灣”及一系列涉台動作,意味著美國啟動“美台建交”的實質性進程,將“台灣”視為如現日本、韓國一樣的“志同道合”的盟友。美國開始“公開鼓勵理念相近國家”與台灣往來,前有捷克、斯洛伐克、索馬里等國與台灣相勾連,今有立陶宛跳到對抗中國的最前線,又出現美國參議院通過涉台參與世衛組織的議案等,這些實質上都是中美對抗的種種表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