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打造兩岸共同市場不能斷

http://www.CRNTT.com   2022-02-11 00:07:04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出“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開始,這一論述就有了新的內涵,構成了習近平對台經濟工作重要理念和重大政策主張。筆者認為,這一重要理念和重大政策主張主要有以下二層含義:1、“兩岸共同市場”就是兩岸的“共同的市場”。“兩岸共同市場”有一般意義上 “共同市場”的意涵。即兩岸通過達成某種協議,實現自由貿易,建立共同的對外關稅和實現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又有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的內涵。“兩岸共同市場“,其強調的是“兩岸共同市場”是根植於“中華民族經濟”之上,由兩岸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是共同復興中華民族經濟的一個重要平台和載體,也是中華民族經濟的構成要件,因此是新時代、有新內涵與外延的新概念。2,“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是推動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支點。在當前,“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應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在諸如商品市場、技術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信息市場等兩岸有充滿活力且互補性很強的各類市場上開闢新路徑,推動兩岸經濟進一步深化融合。因此,筆者認為,“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既是新時代推動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的戰略性框架,也是指導對台經濟工作推進的戰術性思路,體現了在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問題上戰略與戰術的辯證統一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和新時代國家統一理論在涉台經濟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打造兩岸共同市場需始終聚焦於國家重大規劃。回顧四十餘年兩岸經濟合作,成功的經驗有千條萬條,歸根結底,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兩岸經濟合作和發展需始終聚焦於國家重大規劃。當前,中國大陸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正在全力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這是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的新時期,也是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發力期。打造適應新形勢的兩岸合作新模式,使台商台企在這一輪大陸市場結構調整中不錯過新的機遇,也使兩岸企業有更多機會攜手跨越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各種障礙,找到新的、更大的合作空間。如,新時期“打造兩岸共同市場”需聚焦兩岸科技創新合作。“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從國家層面、企業層面、人才層面和體制機制層面明確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具體路徑,可以肯定,科技創新將持續成為未來五年乃至長遠的國家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詞。面對新的機遇,兩岸有必要攜手,藉助“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加強兩岸科技產業合作,建立新的架構流程、瞄準新的課題、開拓新客戶、進入新市場,推動兩岸科技創新合作有突破性成果。

  (三)打造兩岸共同市場需發揮市場主體的能動性。兩岸經濟合作已40年,有了較深的相互瞭解和較好的合作基礎,市場會最大限度地排除來自島內政治勢力的挑戰,同時,在中國大陸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台商台企將有機會在基於市場規則的基礎上進一步以更為平等的經濟主體參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台商台企在未來若干年,在以下三方面將有更大的合作空間:在區域層面,參與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打造台商投資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福州新區、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等對台合作平台;在產業層面,在強化製造業合作的同時兩岸金融、兩岸資本市場將有機會開展多層次合作;在企業合作層面,兩岸企業將有機會進一步優勢互補、融合發展,企業間相互持股、合作創新、共創品牌、共拓市場,催生一批新的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中華企業。

  總之,海峽兩岸經濟關係的本質首先是“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過往40年兩岸各界共同打下兩岸經濟合作的基礎的動能強、潛力大、韌性足,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體,這是新時期“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最為重要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