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朱松嶺: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核心概念

http://www.CRNTT.com   2022-08-03 00:14:38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所所長、教授朱松嶺(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記者 郭至君)由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主辦的“紀念‘九二共識’三十周年”思想者論壇6月27日下午在中評社北京總部舉辦。6位與會學者從“九二共識”的歷史由來、重要意義、延續與發展、面臨的挑戰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探討。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所所長、教授朱松嶺表示,今年是“九二共識”三十周年,三十年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但是其中的脈絡極為清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兩岸雙方尋找到了都能接受的核心概念和理論橋樑,為雙方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展開各自的論述,形成各自的政策體系,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朱松嶺回顧了“九二共識”如何應運而生,他認為,這個詞成為兩岸政治舞台上的標誌性符號有其復雜的歷史經緯。“九二共識”成為三十年來兩岸關係的核心概念,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九二共識”歷史事實的出現;第二個階段是“九二共識”這個耳熟能詳的著名概念的出現;第三個階段是“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史上大放異彩的階段。

  第一階段的復雜歷史經緯是:國際方面,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希望和平演變中國,打“台灣牌”的側重點跟以前發生了變化,換言之,美國希望兩岸接觸,並通過兩岸的接觸,用所謂台灣的治理方式改變中國。兩岸方面,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向世界釋放了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明確信號。這一階段,大陸在兩岸關係方面積極進取:1990年12月召開第一次全國對台工作會議,這是1949年以來首次召開的全國性對台工作會議,會議通過的文件貫徹了中央對台工作的新判斷、新對策,並呼籲“國共兩黨應當儘早接觸談判”。1991年下半年,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和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合併,形成對台工作的新平台。1991年12月16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正式成立,兩岸接觸對話的“白手套”組織已經成型。這都為兩岸進一步接觸,形成“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創造了條件。台灣方面,1990年10月7日台灣當局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1990年11月21日台灣方面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處理兩岸事務性工作。1991年1月28日,台灣當局成立“大陸委員年”(簡稱“陸委會”),是島內統籌處理海峽兩岸事務的專責行政機關。1991年2月23日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其中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未來國家統一的近程、中程、遠端安排均做了規劃。

  應該說,正是由於國際環境允許,兩岸雙方積極,才有了兩岸兩會的接觸,才有了“九二共識”這一歷史事實的出現。只是當時兩岸雙方互相否認對方政權的合法性,因此在表達方式上沒有走統一化的路線,而是採取了“各自表達”的方式。兩岸雙方形成的共識和表達方式,在當時是如同太陽東升西落一樣不用辯駁的常識,不能因為今天時空環境發生了變化,就通過否認共識形式來否認共識內容的客觀存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