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中評青年論壇:對台方略與兩制方案

http://www.CRNTT.com   2022-12-16 00:06:39  


 
  以我個人角度而言,這是一個當下眾說紛紜的問題,也是一個探索“台灣方案”時必須要予以釐清的問題:我們所追求的“和平統一”是一種基於自身實力消長的權宜之計?還是基於一種國家長期穩定發展的價值觀念?

  如果是一種權宜之計,隨著兩岸實力的此消彼長,大陸改變已有對台承諾契合實力邏輯。但若僅將和平統一視為權宜之計,則會使大陸追求和平統一的誠意與可信度打折扣,進而可能會增大實際上和平統一的難度。對和平統一的意願和決心,在目前背景下應該並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調整或改變,和平統一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共同利益最大化的現實需要。

  所以,今天大陸堅持和平統一方針的邏輯是建立在更大格局之上,即中國基於自身實力與自信,為人類相關問題的和平解決提供中國方案。堅持和平統一的方針,不應因台灣地區領導人變化而變,不會因域外勢力介入而變化,也不會因大陸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強而輕易改變。堅持和平統一的基本原則,不僅是基於實力的自信,還包括如此契合現代價值觀。

  與時俱進推進兩岸融合

  未來無論以什麼方式實現統一,兩岸融合的基礎性工作必須要做。鑒於歷史的局限,“一國兩制”設計的初衷“井水不犯河水”也有其局限性,突出地表現在強調兩岸制度差異,對兩岸經濟和社會融合認識不足,這與當時兩岸經濟差異較大、大陸改革開放程度不夠等均有關係。在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社會經濟在其發展進程中所遭遇的各種問題也顯現出“一國兩制”在港實踐過程中各方(含外部勢力介入)的利益博弈。

  因此,在探索台灣方案時,應要根據兩岸的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豐富“兩制”的內涵,處理好“兩制”並存與經濟、社會融合的系列問題,為統一後的台灣長遠發展奠定制度基礎。有別於香港在“一國兩制”實踐初期與內地社會經濟融合的主觀與客觀限制,兩岸之間在過去三十多年間已形成密切的經濟與產業聯繫。統一前與統一後兩岸都應持續加深經貿與產業合作,其中主要以市場經濟的方式或手段,建構或加強重要產業領域的資本與技術合作,推進包括能源、交通、網絡等傳統與新興基礎設施聯通等的經濟社會融合,確保統一過程中的台灣經濟安全與社會穩定,這也有助於台灣內部民心的回歸,降低未來“兩制”運行的交易成本。

  新出台的白皮書也明確提出了類似的遠景。統一前,兩岸在融合發展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也積纍了一定基礎,今後應該實事求是地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做該做且能做好的事情,不應被輿論場上的喧鬧浪花所干擾。以上是我的簡要報告,謝謝!

  束沐:感謝吳教授具有歷史廣度、政治高度和理論深度的發言。吳教授提到了堅持和平統一事關現代價值觀,我相信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涵,“兩制”台灣方案一定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治理方案。接下來,請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助理林艷研究員發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