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中評論壇:台灣第三勢力發展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23-05-17 00:02:33  


 
  第二個例子是法國。法國有577個議席,雖然都是單一的席次,但跟“總統”選舉一樣,要麼第一輪就要過半數,要麼就兩輪選舉。但是在這種選舉制度下,還是有8個政黨可以在“國會”裡分配到席次,而且經常必須要組成聯合“內閣”。但法國跟台灣相同的是雙首長制,法國的“總統”比較特別,跟“國會”的選舉並不完全一樣。所以台灣第三勢力如果想要發展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衹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取得“總統”的職務,哪怕在“國會”並非多數,還是可以通過聯合政府的方式來施政,衹要贏得“總統”選舉,那一定就是有力的第三力量。第二個可能是要在“國會”裡面,藍綠不過半,它可以扮演最關鍵性的少數,藍綠必須要跟它合作,才能取得“國會”多數席次。所以台灣第三勢力有沒有發展空間,我個人認為可以是用這兩個可能性作為標準的。

  為什麼台灣第三勢力發展的情況會比較困難?我個人認為其原因在於:第一,這跟我們選區的設置規劃有很大的關係,當初的“修憲”是朝野兩大政黨聯手進行的,所以理論上就是限制小黨,讓第三勢力難以有發揮的空間。第二,在“總統”、六都、縣市長與“立法委員”重要選舉,都採取單一選區制度的設計,造成這種選舉制度裡面一定是強力的執政黨跟強力的在野黨,會成為民眾主要的期待,因此你衹要屬於第三名的政黨,就很難被民眾期待。它或許還是一個重要力量,但是它很難被期待有任何執政的可能,因為民眾總認為贏家一定是老大跟老二之間。因此第三勢力要取得真正的關鍵影響力,一定要擠到前兩名,因為所有政黨裡面第二名就還有機會能夠取代第一名,但是第三名除非贏得“總統”選舉,否則在既有的台灣政治現實的選舉制度架構下,是非常困難的。第三,大家也談過親民黨,親民黨2000年時的得票率以及在“立法院”的席次,其實都完全不遜於現在的民眾黨,但這樣一個政黨的屬性定位到底是什麼?中間階層、非藍非綠等等這些部分,到底是能夠凝聚成一股力量,還是最後變成所謂棄保效應?

  本來民主選舉是很開心的,哪裡有民主選舉要非常痛苦地去投票?如果這麼痛苦,當初就不用這麼努力去爭取選舉。為什麼選舉會搞到非常痛苦,因為在一個選風不佳的情況之下,選舉不再是選你喜歡誰,更多的是選你討厭誰。所以說在大選過程當中,有時候恨比愛更具有凝聚力跟穿透力,你喜歡一個人很難喜歡長久,可是你討厭一個人恨一個人,你會想盡辦法不讓他當選。我想說不管是台灣的“總統”大選還是美國的大選都是如此。所以一般認為2020年大選,評論者多半認為台灣選民不見得有很多人會特別喜歡蔡英文,但是或許很多人更無法接受韓國瑜那種性格。就如同美國2020年美國選民也不認為美國會有8000多萬人喜歡拜登這樣一個年紀大、有時候講話不是很精準、也沒有人格魅力的候選人,但還是太多人受不了特朗普這種性格的,而選擇拜登,因此選舉有時候不是選你喜歡甚麼人,有時候是你討厭什麼人你選擇投給他的對手不讓他當選。因為:恨比愛更具有凝聚力與穿透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