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試析新形勢下深化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意義、機遇和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4-01-08 11:27:26  


 
  二、新形勢下深化兩岸文化融合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景

  (一)新時代文化建設中為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創造了更多機遇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大陸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當前,大陸正在採取各種措施,在實現民族復興進程中大力推動中華文化繁榮發展,吸引了眾多台灣文化界人士來到大陸發展,與大陸機構建立常態化合作。例如,僅今年恢復對涉港澳台營業性演出受理審批的短短兩個月中,各地就纍計審批了75批次合計431場有台灣演藝人員參加的演出活動,不少新老台灣藝人在《聲生不息·寶島季》《乘風2023》等節目中表現出眾,打開了知名度、煥發了“第二春”。隨著各項戰略規劃和重大舉措的實施,大陸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會更加興旺發達,必將為深化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為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和更廣闊的空間。

  (二)“第二個結合”為深化兩岸文化融合發展提供了更深刻的理論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所謂“第二個結合”,就是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的,“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同樣的,“第二個結合”也有利於進一步建構兩岸共承一脈的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為重塑台灣同胞的中國認同提供文化上的可能。因為,運用“第二個結合”,大陸能更清晰地讓台灣同胞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與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可以貫通起來。如此,將有利於加強台灣同胞對大陸意識形態的瞭解和理解、增進其對大陸政治制度的認知和尊重、破除其在島內“反共”“恐共”社會氛圍中形成的“刻板印象”,將有利於更好地推進兩岸文化融合發展,使兩岸同胞能夠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政治認同、中國認同,為推進國家統一提供助力。

  (三)新媒體時代下兩岸青少年有了更多交往產生了更多共同語言

  青年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生力軍。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兩岸青年有了更多的話題和互動。一方面,近年來台灣青少年對大陸社交平臺的關注度不斷上升。比如TikTok(抖音國際版)在島內擴張迅速,“刷抖音”在台灣青少年中蔚然成風。再如新型自媒體平臺“小紅書”,年均關注度在近五年內增長幅度為驚人的1100倍。島內媒體已經開始用“小紅書世代”形容“00後”(Z世代)的台灣青少年。在小紅書等平臺上,兩岸青少年就美妝、穿搭、旅遊、美食等年輕人喜歡的時尚文化話題進行交流互動,促使兩岸青年減輕文化隔膜、實現文化親近,潛移默化中也增進了雙方的好感乃至認同。另一方面,近年來台灣自媒體人來大陸創業工作的越來越多。他們藉助自己的鏡頭和筆,讓台灣青年瞭解真實的大陸,在兩岸架起交流互鑒的“心之橋樑”。以“網”為媒、線上線下,青年主體、扎根基層,兩岸文化融合發展有了更深厚的社會基礎和前進動力。

  三、新形勢下深化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主要路徑

  (一)大力推進台胞參與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進程。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澎湃浪潮中,台灣同胞是不能缺席的參與者、推動者和獲益者。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兩岸同胞共同保護、傳承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組織兩岸民眾參與傳統節慶、民間信仰、地方特色文化等中華文化主題交流,推動兩岸共同編纂史、志、詞典、教科書,尤其要聚焦青年群體化育後人。要推動兩岸同胞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密切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兩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兩岸文化工作者“走出去”,大力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大力推進各領域各層次文化交流合作。繼續在文學、藝術、影視、出版、文創等領域開展思想對話、學術研究、聯合創作、展覽演出、交易創投等廣泛深入的合作,打造一批影響大、可持續、見長效的兩岸文化交流品牌,使之成為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加大力度推動兩岸各個領域、各個層次文化組織的對口文化交流合作,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規範、扶持、引導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交流機制。加大力度扶持、引導文化類民間組織發展,全面發揮民間組織在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認同建構方面的重要作用。成立兩岸文化交流的協調機構或社會團體,專職管理、籌畫、協調兩岸文化組織開展活動。

  (三)落實落細文化領域同等待遇政策。要進一步完善同台企台胞分享機遇和同等待遇的政策,努力在文化領域推出更符合時代潮流、契合台胞實際的政策措施。諸如為台灣文化工作者在大陸辦證、演出、辦展、經紀等提供便利,吸引台灣文化工作者加入大陸各類文化團體、參與大陸重大題材文化活動、參評文化獎項等等,以此不斷增強對廣大台灣文化工作者的牽引力和吸引力,使其有機會融入祖國大陸各個文化領域中,成為兩岸共同的文化工作者。此外,還要利用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契機,建設融合兩岸文化產業優勢的合作示範區,並進一步將經驗推廣到大陸各地。

  (四)塑造兩岸共同價值觀體系。在大陸推進“第二個結合”,開創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境界的過程中,要著力對接兩岸文化核心價值,努力塑造兩岸共同的價值觀體系。這個體系既要充分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又要與“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當今世界廣泛認同的價值觀念相契合,從而能增進島內民眾對大陸傳統文化傳承發揚的認可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也讓台灣同胞加強對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祖國大陸民眾精神世界的瞭解。塑造兩岸共同價值觀體系,也是建立促進祖國統一和統一後人民和合共生的思想基礎,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目標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2)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M],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3)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M],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4)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C],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8-2021年。

  (5)改變中國的“第二個結合”[R],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2023年7月。

  (6)謝松峰、韋強,當前兩岸文化融合的現實挑戰及思考[J],兩岸關係,2015(03)。

  (7)陳孔立,推進兩岸文化融合的思考[J],台海研究,2018(02)。

  (8)何芳東,中華文化認同:新時代兩岸心靈契合的起點[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03)。

  (9)彭韜、聶銳,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背景下的文化交流與文化融合研究[J],台海研究,2019(04)。

  (10)王瓊,發揮民間組織優勢推進兩岸中華文化認同建構[C],第四屆兩岸融合發展論壇論文彙編,2021(08)。

  (11)曾曉栩,“文者,貫道之器也——祖國大陸是新時代兩岸文化融合主導者和踐行者”[J],統一論壇,2022(06)。

  (12)李義虎,“習近平:兩岸同胞‘心靈契合論’解析”[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3(02)。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10月號,總第310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