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月刊:台灣政黨政治變化與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24-05-12 00:07:09  


 
  台灣政黨政治發展中另一項重要選舉是“立法委員”選舉。“立委”選舉最早始於1948年1月,按“人口比例分配選舉名額”,在大陸選出760名立委。②1949年因各種因素衹有380餘名立委前往台灣,任期於1951年5月屆滿。為了在台灣繼續行使職權的“合法性”而作出“司法解釋”,即每三年補選“增額立委”,直到1991年底結束。目前,“選制規則”采“單一選區兩票制”,即一票選區域“立委”,另一票選政黨,按得票率分配不分區“立委”。從2008年第七屆“立委”選舉開始,“立院”席次由225減為113,任期4年,可以連選連任,不受限制。其中,區域“立委”73席和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各3席直選,不分區“立委”34席依政黨票獲得5%以上得票率分配。③

  (二)台灣政黨政治發展的社會基礎是民意。民意是政黨競爭的基礎,也是政黨競爭的主要動力,不僅反映人民對政黨的看法和態度,也推動著政治體系的發展和變革。政黨政治發展扎根於民意基礎之上,政黨需要瞭解選民的需求和期望,調整自己的政策和宣傳策略,制定符合民意的相關政策和議程,自我評估政黨在選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以便調整選舉策略,爭取更多選民支持。民意的變化推動了台灣政治改革和民主化進程。例如,1987年解除“戒嚴令”是受到民意壓力的結果,1992年實行全面的“多黨制”也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

  “民意”決定選票,政黨“票票必爭”,因為民眾投出的選票決定政黨實力和政治版圖。政黨“理念”能否為選民認可,決定代表政黨的參選人,能否被選民接納,至關重要。“民意如流水”,台灣政黨輪替基本八年一次,但2024年首次被打破,原因何在?一方面取決於各政黨所掌握的基本盤,也就是選民對該政黨的支持度,這是參選人所依靠的基本力量。另外三個重要原因:一是候選人本身的各方面條件。選民不是完全看政黨,有的重在選擇政治人物的個人品格、政治魅力、專業能力。二是政黨內部凝聚力。不團結,即政黨內多組人參選必然分散票源,很容易讓對手“漁翁得利”。三是政黨操作選戰策略與技巧。主要看催票吸引力與攻擊對手的破壞力,甚至不惜使用扭曲、惡質的手法(奧步)。由此部分選民被操弄、欺騙,使得選民“盲選”,失去了民主的真諦。當然,各政黨內選舉規則不盡相同,也影響著政治競爭的激烈程度和政黨政治發展的走向。2020選舉蔡英文和賴清德在黨內初選“刀刀見骨”。2024選舉國民黨未公開初選而徵召侯友宜參選留下郭台銘與侯“魚死網破”的隱患。

  (三)台灣政黨政治受地方及家族勢力影響。花蓮縣長徐榛蔚,其夫為原縣長、現任“立委”傅崐萁;雲林縣長張麗善,其兄為原縣長張榮味;台中縣原議長、鎮瀾宮董事長顔清標的兒子顔寬恒,為現任“立委”。原台灣省議會議長高育仁,屬台南派系的“高派”;“立院”副院長江啟臣、“立委”楊瓊瓔等是台中“紅派、黑派”代表性人物。嘉義張家、李家、林家、陳家等“四大家族”及“蕭家班”“許家班”長期主導嘉義縣的政治。高雄縣市合併和鄉鎮市改制官派後成“綠營”重鎮,原屬於民進黨的“黑派”和屬於國民黨的“白派、紅派”三大派,“白派、紅派”凋零,乃至“不得志”倒戈到“綠營”。今年“立委”選舉藍營高雄8個候選人仍“全軍覆滅”,這也是民進黨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