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歐政府救市是社會主義的措施嗎?

http://www.CRNTT.com   2008-11-26 10:46:31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訊/中國青年報刊載中央黨校教授陳文通文章分析美歐政府救市的性質,全文如下:
 
  這次世界金融危機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嗎?對於這次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根源,人們的確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美國的次級房貸和監管不力導致次貸危機和連鎖反應,各國必須通力救市,加強對金融系統監管。也有人認為,金融危機暴露出世界金融體系存在缺陷,除了救市和加強監管以外,必須改革金融體系本身。還有人認為,金融危機意味著自由市場經濟的失敗,應當限制市場“自由”。

  這些看法都有不同程度的道理,不少對策都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筆者認為:把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根源歸結為個別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問題,是缺乏說服力的。把危機的根源歸結為世界金融體系的缺陷,無疑是深入了一步,但是單純改革世界金融體系本身,並不能避免此類金融危機再度發生。

  毋庸置疑,市場經濟形式是發生經濟危機的一般基礎,但是,這次世界性金融危機並不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而是市場經濟極度扭曲和金融關係發生畸變的結果。

  二戰以後的市場經濟及其金融關係,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

  一是貨幣符號化、形式化、虛擬化。作為紙幣的價值符號同作為特殊商品的貨幣本身相脫離,並取而代之,貴金屬不僅不再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而且不再執行世界貨幣的職能,執行世界貨幣職能的是個別發達國家的貨幣。

  二是資本高度虛擬化,實體資本和虛擬資本的地位本末倒置。作為所有權證書的虛擬資本完全獨立化,並處於支配實體資本和主導經濟活動的地位。

  三是金融工具無限衍生,金融無限擴張。在“金融創新”的名義下,金融衍生工具層出不窮、花樣翻新,金融形式杠杆化,“影子銀行”大行其道,為了拉動經濟增長,融資能力無限擴大。由於上述重大變化,全部價值形式極容易泡沫化——紙幣泡沫、資源產品價格泡沫、股市泡沫、房地產泡沫、GDP泡沫……虛假的市場繁榮掩蓋了生產能力的過剩和潛在的金融風險。因此,要避免百年一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再度發生,從根本上講,必須把扭曲的市場經濟和畸變的金融關係糾正過來,發揮黃金作為紙幣基礎和外匯儲備的作用,有效控制虛擬資本和金融形式的自發擴張。但這種變革不是改變市場經濟的“自由”性質,沒有市場活動的自由,就不再是市場經濟。現在需要改變的是市場經濟的具體模式,而不是取代市場經濟本身。

  世界金融危機表明資本主義已到窮途末路了嗎?這一次世界性金融危機完全可以和上個世紀20年代末的經濟危機相提並論;但是,筆者認為,把它看作資本主義末日的來臨,實屬危言聳聽。金融危機本質上是經濟危機,這次金融危機不過是經濟危機的特殊表現和現代特征,而經濟危機則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和自身局限的表現。

  一百多年前的周期性經濟危機每隔10年左右爆發一次,頗有規律性,即經過消沉、逐漸活躍、繁榮、生產過剩、危機和停滯等階段。其主要特征和表現就像恩格斯所描繪的那樣:交易停頓,市場盈溢,產品大量滯銷積壓,銀根奇緊,信用停止,工廠停工,工人因為他們生產的生活資料過多而缺乏生活資料,破產相繼發生,拍賣紛至沓來。停滯狀態持續幾年,生產力和產品被大量浪費和破壞,直到最後,大批積壓的商品以或多或少壓低了的價格賣出,生產和交換又逐漸恢復運轉。步伐逐漸加快,慢步轉成快步,工業快步轉成跑步,跑步又轉成工業、商業、信用和投機事業的真正障礙賽馬中的狂奔,最後,經過幾次拼命跳躍重新陷入崩潰的深淵。如此反複不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