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農民工變市民是下一個三十年發展引擎

http://www.CRNTT.com   2008-12-27 09:44:12  


農民工如何得到公正的待遇一直是中國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訊/《新京報》今天刊登四位孫冶方經濟學獎獲得者華生、羅小朋、張學軍、邊勇壯的合作文章,他們認爲:“農民工變市民是下一個30年新的發展引擎”。文章内容如下:
 
          城鄉二元結構阻滯農民工變市民

  中國下一個30年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外需受限和內需不足  

  中國社會在今天乃至今後30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何在?改革開放30年之際不期而遇的全球金融危機和衰退,像閃電 
一樣照亮了一個事實:中國下一個30年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外需受限和內需不足。

  一個正在高速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中大國,內部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持續不振,顯然不是短期政策因素,而反映了整體的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失衡。這就是步入了工業化進程的廉價農村勞動力———我們稱為農民工,他們創造了巨大供給,卻不能融入城市化,作為市民去消費而產生的巨大供需缺口。

  本來,一個發展中國家存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這并不奇怪。問題在於我國計劃經濟建立和遺留下來的城鄉二元分割體制即隔離的戶籍福利制度,強化和僵化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阻滯了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農民逐漸自然融入城市生活、成為城市居民的過渡,從而在農民成為工業產業大軍的同時,鎖閉了這個經濟起飛階段最重要的內需增長。

          城鄉二元體制帶來四大問題

  不斷迅速增加的龐大社會階層長期處在流動的困惑和焦慮狀態,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最大隱患

  城鄉隔離的二元經濟體制的主要問題首先是造成了內需增長的嚴重阻礙。本來農民大量和源源不斷地進入非農產業,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的配置效率和勞動生產率,成為供給和經濟爆發性持續增長的源泉;相應的農民市民化和其贍養人口的城鎮化提供了內需增長的強勁動力,二者形成了相互推動的平衡發展。

  但我國1.5億農民工及其贍養人口的實際收入水平大大低於城鎮居民,農民工在提供了巨大的廉價勞動力的同時又很少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和文明,這是我們依賴外部需求的主要原因。

  其次,農民工及其家屬不能市民化,也進一步扭曲了我們的產業結構和人力資本結構。由於農民工絕大部分是在第二產業就業,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企業基本上不考慮勞動力的供給以及勞動力再生產和繁衍的教育及培訓費用,很多地方完全依賴和滿足於對中青年勞動資源的近乎掠奪性的開發和使用。廉價勞動力在一個長時期中的近乎無限供給阻礙了企業和產業的技術提升與升級換代。工業化初期的成本優勢沒有隨著城市化發展從而人力資本的相應提高逐步轉變為技術優勢和品牌、渠道優勢。同時,由於農民工家庭不能市民化,勞動就業極大依賴於制造業和建築業的行業景氣。第三產業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而後者本來是隨著現代化進程吸收勞動就業的主要領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