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中國戰艦護航:小處著手大處著眼

http://www.CRNTT.com   2009-01-14 10:45:59  


中華“神盾”參與護航,展示了中國維護地區穩定的責任。
  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訊/華盛頓中國論壇社社長陳有爲今天發表文章“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認爲中國護航艦隊的“遠航活動可以說是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包含著更為深層的戰略考慮因素。”文章内容如下:
 
  由兩艘驅逐艦和一艘補給艦組成的中國護航艦隊,在亞丁灣和達索馬里海域首次承擔國際護航義務。這一行動象征著中國海軍的戰略調整,第一次從近海走向遠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自古以來是亞洲商旅船隊通向阿拉伯世界與歐洲大陸的必經航道。現在每年有5萬餘艘各國商船,其中包括每天約四、五艘中國商船,航行於印度洋上。 

  由於內戰頻繁造成無政府狀態,近年來索馬里海盜活動日益猖獗,對這個海域的國際航運造成極大危害。已有不少外國與中國商船遭到索馬里海盜的擄掠勒索。 

  中國政府出動軍艦前往護航是完全必要的。自從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所需的大量燃料與金屬礦藏資源,以及對中東與歐洲地區出口的大量商品,必須借助於這一航綫。如果不能保證航道安全暢通,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國家利益必然會遭受致命的傷害。 

            海軍力量還需要加強

  以更遠的眼光來看,中國這次遠航活動可以說是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包含著更為深層的戰略考慮因素。它表明,隨著國力不斷增強與對外貿易迅猛發展,中國需要動用軍事力量在遠洋航道上保障安全與利益。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部署一向以本土與近海防衛為主。盡管綜合國力與軍事力量有了很大增強,但過去中國軍事建設與軍事戰略一直是以制止台灣分裂與防止外來幹預為重點,以加強空中打擊力量為主要手段,而未及致力於建設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力量。 

  與國防需要相比,中國海軍力量還須大大加強。由於航母是一個大國整體軍力與綜合國力的象征,中國至今沒有一艘航母,表明它在遠洋軍力方面與其他大國還有很大差距。當年赫魯曉夫說,航母不過是導彈的靶子,中國今天也已擁有某種“打靶”的手段。但即使在軍事力量與軍事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航母并非僅僅是擺設,仍然具有強大的威懾力與戰鬥力,是衡量大國軍事力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太平洋與印度洋地區,中美俄日印五個大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合作又制約的微妙關系,其中印度的地位比中國較為有利。

  現在西方有一種說法,認為將來能够挑戰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新興大國只有中國。人們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將來能够在經濟與國力上與中國較勁的新興大國只有印度。印度與中國是正在迅速崛起的兩個亞洲大國。從人口、資源與發展潛力上看,能够在今後二、三十年或更長時間內超越美國經濟的大國,唯有中印兩國。因此,中印兩國的未來走向及其相互關系,很值得人們關注。

           從近海伸展到遠洋

  早在五百年前,中國曾是世界航海大國。明朝派遣鄭和率領龐大船隊遠航至印度洋與阿拉伯海。但是此行只是對亞非國家的友好訪問,最後只在當地留下了神話般的傳說。 

  近年來,中國在緬甸修建碼頭和連接雲南的輸油管道,在巴基斯坦修建瓜達爾深水港,目的是要使中國從伊朗與阿拉伯國家購買的大量石油,由陸上運往中國。總的來說,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影響遠不如印度。長遠來看,中印兩國在這一地區的博弈孕育著可能發生利益摩擦的風險。 

  美國海洋學家馬漢早在19世紀末就力主大國必須擁有強大艦隊,建立海外基地與殖民地,以確保貿易、財富與安全。他的主張成為大英帝國與美國建立海上霸權的圭臬。如果把馬漢理論中的殖民色彩與帝國主義成分抽去,應該說,他的理論也適用於21世紀今天的任何大國。 

  由於台灣海峽緊張局勢得到了緩解,至少在今後四到八年之內,台海兩岸不至於發生衝突。這就為中國提供了全面建設強大海上力量的空間。中國將來建立一支遠洋艦隊,把海軍力量從近海伸展到遠洋藍海,是符合情理的事情。

  但是,有的西方輿論卻利用中國出動軍艦遠洋護航之舉,聲稱“北京航海實力的不斷擴張,使美日印澳等國感到煩惱”。為什麼西方強權進行海上擴張,對亞非兩大洲實行殖民掠奪幾個世紀毫無自責,而中國海軍維護本國合法權益的行動卻觸痛了他們的神經?難道這種懷疑和指責,就能阻擋中國建設遠洋海軍的步伐嗎?

  (來源:聯合早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