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重建“向中國人民還債”的改革觀

http://www.CRNTT.com   2009-04-15 09:03:06  


 
  這些願冒風險改革的少數人的心態,歸結爲一點就是“向老百姓還債”。“還債”觀念被萬裏重複了多次,也被胡耀邦和習仲勛重複了多次。這四位的分工,胡負責黨務,習是主要助手。所以“還債”觀在早期主張改革的第一綫領導人心中很強烈。“還”什麼“債”?就是還毛政策折騰了全中國人民近30年的債。在民主制社會裏,如果一届領導人的政策瞎折騰,是比較容易把“債”大部分還掉的,因爲有定期選舉。

  毛之後,萬裏被派到安徽,去了幾個縣調研,滁縣,和縣、無爲、定遠。這些地方在歷史上雖然也窮,但沒有窮到1970年代末的那種狀況。萬裏在農村的調研方式跟現在的幹部不一樣,他乘輛小麵包車,幾個人下去,不打招呼,隨時停下來,能够看到基層的實况。他到定遠時已是冬天,農家鍋裏都是野菜沒大米,看他們的房子,四處漏風。走進一戶農家,萬裏的秘書跟老人講,領導來看你們了,有什麽要求可以老老實實講。老農說,我們苦幹一年就想過年的時候能吃頓餃子。萬裏聽了這話感嘆地說,《白毛女》中楊白勞家那麽窮,過年時還能吃上餃子。解放這麽多年了,老百姓現在的要求比當年楊白勞都不如! 

  走進另一戶農家,屋裏的老人看著萬裏一行,麻木的坐在那裏動也不動。萬裡想跟他握手,對方也沒動靜。後來,那老人彎著腰,抖抖的起來,大冬天老人居然沒有褲子穿,光著腿。老人的兩個女兒也不能站起來,也沒褲子穿,天冷她們凍的實在挨不過,蹲在鍋邊把腿窩在灰裏取暖。看到這些,萬裏泪流滿面,說沒有這些人哪有我們?解放快30年了,十七八歲的大姑娘連褲子都穿不上,我們有什麽臉來見他們?我們欠老百姓的債太多了。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1970年代末習仲勛被派到廣東主持工作,在廣東緊鄰香港的邊界綫視察時,當地幹部向他匯報說,地方上階級鬥爭非常激烈。怎麼激烈?有很多人受海外敵對勢力宣傳的毒害,偷渡去香港,有的人被抓回來了,還有的抓不回來了。習講,他們逃出去不就是爲了把肚子吃飽嗎?不就是爲了過好日子嗎?如果我們這邊政策對頭,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他們幹嗎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偷渡啊!責任在我們,不能怪老百姓。 

  我認爲,正是由于在改革初期,中共高層裏一些人有强烈真誠的“還債”情結,他們組織第一綫的工作,才使得在改革早期出臺的很多政策是“以民爲本”,盡管當時幷無這個提法。這些人之所以有此情結,是他們經歷了黨內幾十年亂鬥直到文革的殘酷洗禮,重新拾起了他們在青年時代投奔革命時的理想主義——爲老百姓謀福利。 

  按理說,1949年後“為人民謀福利”應該是一個基本政策。然而,毛眼裡是沒有作為“人”的民衆的;他眼中的人民就是實驗室裡的小白鼠——而毛越是把人民拿來做社會實驗,就越是把人民掛在嘴上作宣傳。在這點上,他和斯大林一樣。1930年代斯大林强迫農民集體化的做法——我看了一下,發現毛學他很多。我原以爲强迫集體化和大躍進完全是毛的創新,後來對照了很多細節,發現斯大林是毛的主要榜樣。斯大林以後親口對丘吉爾講,在農業集體化過程中,他們至少消滅了一千萬“富農”。什麼富農,就是不聽話的農民。寫這部斯大林傳的作者說,在斯大林眼裏沒有受害者,只有階級敵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