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台灣經濟唯一可依賴是改善兩岸經貿

http://www.CRNTT.com   2009-05-13 00:15:42  


 
    莊奕琦:台灣90年代經濟轉型沒有把握住方向

  90年代以後,剛剛洪委員提到沒有把握住黃金時期,林教授也提到那時是大陸快速崛起的時間,一消一長,就可看出兩方之間的明顯差異。台灣的確是在90年代出現失落的情況,而我們看台商,90年代初期就積極進入大陸佈局,對於大陸的興起,台商也提供相當大的貢獻。

  我們很多人都有個迷思,認為台商到大陸造成整個台灣經濟的衰退與失業率的增加。但再深入思考,台灣在90年代很嚴重的問題是,經濟結構轉型沒有把握住方向。為甚麼這樣講?因為台灣從198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進入後工業化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先進國家都差不多,就是人均所得(per capita income)快要達到接近5000美元的時候,工業佔整個GDP的產值就要下降,只是亞洲國家基本上屬於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製造業佔的比重偏高,但此一去工業化(deindustrialization)趨勢是不變的。

  我們看台灣經濟80到90年代時,就應該注意經濟的轉型,但台灣還是強調出口,惑於出口迷思。事實上,台灣的製造業已經開始下滑,只剩下20%多。整個台灣GDP的主體在哪裡?是在服務業。服務業跟大陸有關係嗎?是因為台商投資大陸的結果嗎?都沒有。我們的服務業比重在提高,可是服務業的整體內容沒有脫胎換骨,持續處於低生產力的情況,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台灣的失落不能怪台商到大陸投資

  我們看出口產業,到大陸投資反而是更有效率。台灣的機電產業或IT產業生產力是最高的,這些產業並沒有因為出去而衰弱,反而是整個製造業轉型以此為主軸。所以說,到大陸投資或製造,並未減弱台灣競爭力,反而更鞏固原來的生產基礎,升級到以IT產業為主軸。IT產業也是整個東亞整合性最高的產業。個人認為,那個失落的時代,不能完全怪環境,或怪台商到大陸,而應該怪我們自己沒有好好掌握那一波結構轉型,對台灣來說是個蠻大的挫折。

    ECFA應在WTO架構上談

  展望未來與台灣當前的經濟走勢,台灣與大陸談ECFA,要注重內容,並在WTO架構下談。既然兩岸都加入了WTO,大家應該不會對WTO規範有太大的疑義。在WTO架構下談,用甚麼名字不是議題,而應該討論甚麼樣的內容對台灣最有利。

  在談的過程中,我覺得台灣最大的問題是,每次出去與別人談,都沒有一個基本的腹案,這也許跟台灣本身內鬥有關。另一方面,不管哪個黨執政,台灣在經濟政策上都沒有一套完整的論述,每次出去談都是急就章,不夠深入。對此,台灣需要檢討。

  在WTO架構下去談也有助於台灣未來發展,兩岸架構只是台灣國際化的策略,這個策略不可少,必須要好好經營這樣的關係。在WTO架構下去談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受傷害的產業與勞工族群,政府必須對這方面予以清楚論述,照顧與補償也需全盤考量。

    台灣的服務業要重新思考定位問題

  同時,我們可能會迷失的部分是,不論名稱為何,當我們談產業整合過程時,不應只限於製造業。現在WTO架構有很大一部分在服務業上。

  台灣已經失去發展好服務業的機會,現在環境不一樣了,台灣在談經濟整合或經濟融入整個區域時,服務業要重新思考如何定位。我認為台灣應該發展具有本土特色又結合全球化經營的服務業。

  全球化看似摧枯拉朽地把世界搞得愈來愈一致,但是全球化過程裡,存活的唯一竅門就是如何使自己跟別人更不一樣;你要融入全球化,並突顯差異化,這就是把台灣本土意識發展成為主軸的國際服務業。這才是未來服務業要去思考的,也是台灣未來的發展命脈,不該局限在現有製造業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