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金錢鎮痛”的藥方能否讓民生止痛

http://www.CRNTT.com   2009-06-30 11:56:22  


周欣悅的“金錢鎮痛論”被稱貌似又一出學術娛樂小品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訊/金錢具有鎮痛功能、失去金錢的疼痛和肢體受傷的疼痛十分類似……近日,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周欣悅發表在國際著名心理學刊物《心理科學》上的論文引起了學術界之外的關注,一時間輿論嘩然。四川新聞網今天發表李妍的評論文章“‘金錢鎮痛’的藥方能否讓民生止痛”,作者表示,“…古人尚且明白金錢當以財富平均、民生為重的藥性,否則民生將因喪失金錢帶來的痛感,使社會陷入混亂。而今人面對金錢陷入的不智,則似乎更加深了這種憂慮”。文章內容如下:

  財富集中於少數人的狂歡盛宴尚未消停,有關油價、水電價上調的消息卻又風生水起。這邊廂,“上調個稅征收點低收入人群受損富人受益”的論調還沒落地,那邊廂,房價地價又開始打架,惹得天下房奴只能白白瞪眼。

  “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顔,采澤流潤,善療饑,解困厄之患立驗。”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當朝名臣張說就以一篇絕世奇文《錢本草》,將以錢做藥的警世良方描寫得淋漓盡致。

  千年過去,金錢對世人的魔障卻似乎從未祛除。近日,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周欣悅發表論文《金錢的符號作用:啓動金錢概念改變社會痛苦和生理性疼痛》,似乎再次向世人論述了金錢的藥理作用:金錢具有鎮痛功能,失去金錢的疼痛和肢體受傷的疼痛十分類似。

  周教授的結論似乎并非荒誕,支撑其論點——錢之“鎮痛”藥理作用的,正是其付諸實踐的6個實驗:在實驗中,事前接觸了錢或金錢概念的學生,明顯對後期的生理疼痛和社會疼痛實驗,感知到的疼痛感更低;另一項實驗也表明,當人損失金錢時,人的大腦反應與肢體傷痛時大腦的反應是相似的。

  這也即是說,金錢損失帶給人們的傷痛,不僅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現實存在的疼痛;而擁有金錢帶給人的鎮痛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這似乎與千年前古人在《錢本草》中的藥理論述諳合,在這裡,金錢不止是個人“療饑解困”的“鎮痛”良方,也是救世濟國的藥引,只不過,“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古人尚且明白金錢當以財富平均、民生為重的藥性,否則民生將因喪失金錢帶來的痛感,使社會陷入混亂。而今人面對金錢陷入的不智,則似乎更加深了這種憂慮。

  且不提此番周教授金錢實驗的背景——金融危機帶給無數國民的失業、減薪困境,一些新近出爐的各式報告也不斷刺痛著民衆敏感的神經。來自國家權威部門的一份報告就顯示,中國目前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於美國,以至於中國因畸形消費形成了國際奢侈品消費的最大市場。財富集中於少數人的狂歡盛宴尚未消停,有關油價、水電價上調的消息卻又風生水起。這邊廂,“上調個稅征收點低收入人群受損富人受益”的論調還沒落地,那邊廂,房價地價又開始打架,惹得天下房奴只能白白瞪眼。

  在具有鎮痛功能的金錢面前,財富集中者誰也不願拿出一分給民生止痛,徒留金錢損失帶給民衆的切膚傷痛。只是,既是“有毒”之藥材,哪怕它的大量積聚能作為權財者的“回生金丹”,但若“服之非禮,則弱智傷神”,古人點透的道理,今人更該早早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