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拉美經濟社會改革 對亞洲有何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09-09-08 00:41:00  


 
  (二)“激進的自由市場經濟”難解社會公平
 
  從70年代末開始,智利皮諾切特政府完全改變阿連德政府的計劃經濟體制,採取自由市場政策,尤其是80年代以來,接受“激進的”自由市場經濟的主張,採取更加自由化的政策。而且,皮諾切特實行的這種自由市場經濟,是與其政治上的集權主義結合在一起的。據介紹,皮諾切特軍政府統治時期,先後有13萬人被捕,6.5萬政治犯失蹤,上萬人流亡國外。我把它稱之為“刺刀下的自由市場經濟”。 

   1 、在所有制結構方面:對已經收歸國有的企業、礦山、銀行實行“全盤私有化”,已建立的農村合作社也實行“土地私有化”。 

   2 、在價格體制方面:取消價格控制和政府補貼,據有關資料,政府控制價格的日用商品由計劃體制時期的兩萬多種減少到只剩8種。 

   3 、在金融體制方面:實行“銀行私有化”,金融機構的利率完全自由化。 

   此外,在財政體制方面,也採取了一些強力縮減公共性支出的措施。 

   這種政治強權加經濟自由的體制,使智利急速地成為拉美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對於這種極端市場經濟模式,在我參加的國際企業會議上,玻利維亞前總統兼歷史學家卡洛斯•梅薩山(Carlos Mesa)曾做過分析,他指出:八十年代拉美國家的自由市場改革,在強化市場作用的同時,卻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2。 

  出路:在市場經濟和社會公平“兩個雞蛋上跳舞” 
  
  拉丁美洲向何處去?發展中國家的體制改革應選擇什麼樣的價值取向?計劃經濟體制和“激進的自由市場經濟”兩種模式,拉丁美洲國家都採取過,但都不成功;近年來,某些國家的新“左翼社會運動”又帶來“另一種利益失衡”。拉丁美洲有的思想家已經有新的思考,例如,拉美著名政治分析家(阿根廷籍)安德魯斯(Andres)說:拉丁美洲曾採取過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也採取過極端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看來這兩種模式都不靈,出路在於要超越單一模式,採取綜合的方式。
 
  我在考察中發現,智利在平衡市場經濟和社會公平兩個方面進行的探索,值得重視。 
 
  我在智利考察時,恰逢該國建國198周年,首都舉行各種國慶紀念活動。從我瞭解的情況看,一是近幾年經濟穩步增長(5%—6%左右),發展水準較高,全國1600多萬人口,2007年人均GDP一萬美元,在世界180個排名國家中居52位,相當於同年中國大陸人均GDP2460美元(排在104位)的4倍。二是社會比較穩定,沒有發生類似玻利維亞的騷亂。從電視中看到,女總統巴切萊特和民眾在街上一起載歌載舞,氣氛比較和諧。第三,政治比較廉潔,根據“透明國際”發佈的“腐敗印象排行榜”,智利是拉美地區唯一進入世界相對清廉前20位的國家。
 
  智利是如何做到上述諸點的呢?從調查的情況看,這與該國近年來在改革中所遵循的價值取向有關。2006年,社會黨人巴切萊特帶領“中左聯盟”執政,成為智利歷史上首位女總統。她在上台時表示,一定要建設一個“更加公正的社會”。其執政的基本價值取向,是試圖在市場經濟和社會公平“兩個雞蛋上跳舞”,再加上在政治領域推行廉政建設,努力打造“市場——扶貧——反腐”的金三角體制結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