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盡力達成可承受通脹水平的社會共識

http://www.CRNTT.com   2010-01-15 08:54:10  


提高收入水平,就能提高民衆應對通脹的承受力。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訊/2010年,中國雖然不會出現通脹惡化,但由於經濟增長形勢與2009年面對的通縮局面完全不一樣,國內外又存在許多新增的通脹因素,所以著手通脹預期的管理非常必要。

  上海證券報發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文章表示,有效管理通脹預期,首先要穩定通脹的“心理”預期。而穩定通脹心理預期,需要注意兩個方面。首先,需要達成經濟應有對通脹的可承受水平的社會共識,矯正一些影響心理預期的認識誤區,並且讓社會逐漸接受。以筆者之見,中國經濟可承受比4%更高的通脹水平,比如5%或者6%,拉大實際通脹與可承受水平的關係,隨著經濟和收入水平的不斷增長,更有利於穩定“心理”預期,達到通脹預期管理的預期效果。

  討論通脹,一直有個誤區,即把CPI上漲與通貨膨脹等同。實際上,並不是CPI上漲就是通貨膨脹。每個經濟體都有一個通脹可承受的水平。在經濟正常增長的過程中,價格水平的上漲本屬正常。只要CPI上漲在可承受的水平之內,通脹的形勢都應是溫和的、正常的。

  在CPI經歷了2009年下半年連續5個的月環比正增長以後,年底CPI已同比轉為正增長。2010年隨著經濟增長穩定態勢,總需求推動的經濟增長,價格水平一定隨之進一步上漲。如果不改變“CPI上漲與通貨膨脹等同”的看法,特別容易強化人們的通脹心理預期,使消費者行為和生產者行為提前改變,抵消通脹預期管理的政策效應,使具有一定迫切性的要素價格機制改革卻步,不得不提前進入實質性通脹控制,人為加劇經濟的大起大落。

  區別CPI正常上漲和通貨膨脹惡化在本質上的不同,對通脹因素作更詳細的分類分析,引導並提升社會各界對通脹新增因素與通脹形勢的“正常變化”、“可承受水平之內的變化”或者“惡化”的判斷能力,有利於推動社會形成正確的“通脹心理預期”,進而提高通脹預期管理和通脹控制政策的效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