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校園暴力為何總在“薄弱校”?

http://www.CRNTT.com   2010-03-04 11:12:05  


 
  區分學校等級和擇校,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不盡公平的制度,從預防校園暴力的角度,也被認為容易讓某些學校成為校園暴力的高發區。近幾年,反對擇校制度的呼聲從未停止,但效果卻並不明顯。

  2009年,在中央電視台的大力報道下,媒體掀起了聲討北京“小升初”擇校制度的熱潮。由於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考試,北京市小學畢業生為了進入優質的中學,學生們參加各種培訓班、考試,家長則托關係、走後門,苦不堪言。

  中國教育的現狀是,單一地以文化成績來考核學生、教學資源不能平均分配。只要這樣的現狀的存在,媒體的呼籲還是無法改變擇校之風,而在層層篩選之下,必定有一部分學生聚集在“薄弱校”裡。

  ★防範的難度

  “校園暴力不可能徹底消失,我們要做的是讓校園暴力盡可能少地發生。”姚建龍說。具體到中國的情況,因為多數嚴重的校園暴力事件集中於“薄弱校”,針對“薄弱校”學生的防範就顯得很重要。

  “我覺得,職技校課程設置就不太適合學生。”上海一位前職校負責人對記者說。他認為,對於職技校學生,還是應該強調職業技術的培訓,而目前文化基礎課程佔了很大比例,“你叫他讀文化課他讀不進,精力多出來,就有可能做壞事”。一位檢察官對此也有同感。她接觸的一些職技校學生,文化成績很差,但職業技能很好。在自己的職業技能方面,這些學生顯得很有自信,這樣的學生就很少有罪錯的衝動。

  在實踐中,檢察官還發現,“薄弱校”容易發生校園暴力的情況,並不是不能改變。這家檢察院未檢科從2006年開始,與職技校聯手防範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在採取了跟蹤幫教、法制教育等方法後,從2008年開始,未成年在校學生犯罪明顯減少,2009年全年未發生一起案件。

  雖然法制教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這位檢察官認為,法制教育對於防範未成年人的暴力行為,還是有一定的作用。“他們的暴力行為,常常是一時衝動,如果讓他們知道後果,起碼會有一點顧慮和約束感。”但過去學校的法制教育,方式非常老舊,學生往往聽不進去。

  校內的管理相對容易,上海市區在校學生的暴力事件,幾乎不會發生校內,線上流傳的“熊姐事件”、昆明官渡一中暴力事件,也都是發生在校外,所以對於學校來說,放學以後的校園暴力防範,顯得非常棘手。

  對於所有未成年人來說,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家庭和社區中,學生的暴力行為,與家庭的影響關係密切。記者採訪的檢察人員介紹,在他們辦理的學生犯罪案件中,大部分涉案學生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的家庭環境都不夠健康。“很多人的家庭父母不和睦,或者家裡有人有犯罪記錄,或者家庭中就存在暴力行為。從某種角度說,這些家長本身是需要教育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