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支離破碎的亞洲價值觀

http://www.CRNTT.com   2010-03-28 09:54:15  


所謂“亞洲價值觀”,按照李光耀的說法,其實就是影響東亞數世紀的儒家傳統。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訊/“今天談所謂的“亞洲價值”,要十分警惕那種將儒家文明與“威權政治”一鍋燴的作法,好像儒家就等同於現代威權政治,這樣的邏輯就好似把儒家視作民主之濫觴一樣粗暴……”東北網今天登載範為前文章“支離破碎的亞洲價值觀”,內容如下:
 
  1980年代,以亞洲四小龍為首的多個經濟體,如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成功地與全球化市場接榫,拉開了亞洲經濟成長的大幕,這一波經濟成長潮,讓亞洲國家逐漸淡忘掉二戰後密布的冷戰體驗,壓抑數十年的“亞洲主體意識”重新開始萌芽,對這種 “主體意識”描述地最精到的,自然是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所提出的“亞洲價值觀”。

  所謂“亞洲價值觀”,按照李光耀的說法,其實就是影響東亞數世紀的儒家傳統,具體內容包括重視家庭價值、勤儉、孝順等傳統價值,而李光耀在此時拋出 “亞洲價值觀”,表面上看是捍衛東亞的傳統價值,但背後卻蘊含了這麼一層深意,也就是西方的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對於東亞威權政治模式的強烈衝擊,用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白魯徇的分析來看,儘管東亞國家之間有某些差異,但是他們基本上都奉行儒家式的權威觀,強調父權式的政治模式,否定個人主義,而強調某種獨斷性權威在秩序治理方面的作用。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李光耀的“亞洲價值論”,其實是亞洲與西方世界在政治價值方面的分歧,李光耀以儒家文化為大旗,其實背後所肯定的是一套東亞式的威權政治觀,從而一方面接受西方的市場化資本主義,一方面卻拒絕西方民主價值。

  如果回溯這種“反西方”的“亞洲價值觀”,我們通過日本近代史看到一幅比較有趣的畫面。早在1885年,福澤諭吉發表觀點,認為要拋棄同為亞洲國家的中國和朝鮮,從而“脫亞入歐”,但是隨著日本近代化的發展,福澤提出了新的亞洲價值觀:“當此之際,亞細亞全洲同心協力,以防西洋人之欺淩,哪個國家可為其魁首盟主?吾輩不敢誇耀本國,然平心觀之,可謂於亞細亞東方,勝任此魁首盟主者乃我等日本也”,由此,也開啟了未來在日本盛囂塵上的“大亞細亞主義”的序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