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816”巨洞裡藏著多少核秘密?

http://www.CRNTT.com   2010-05-20 14:03:53  


 
  正在加緊安裝的原子能反應堆,沒等到投產便中途夭折。彼時,816洞體工程已完成85%,安裝工程完成了64%,總耗資7.4億元,還需要2億多元的投資和兩年時間,反應堆便可投入生產。
 
  “全廠一下子人心惶惶,不少人都要求調走。”韓明回憶。他還記得當時一位老工程師說:“原先我們都是國家最信任的人。現在沒人要了,開始找爹找娘了”。
 
  816廠一位剛畢業於清華的大學生回到家鄉重慶豐都縣,當即被任命為某局局長;一位北京大學畢業的技術員去了湖南某市的糧食部門。但這些原子能技術人員去得最多的,還是當時正在籌建的秦山和大亞灣兩個核電站。韓明也有此意,這念頭卻被父親生生斬斷。一輩子為保衛核安全工作的韓志平,不能容許兒子在工廠面臨困難時脫身離去。
 
  1984年6月,816廠徹底宣布停建。核工業部一次性下撥了1920萬元,講明用於全廠職工三年的生活費用,之後自動遣散。韓志平在內的整個廠班子全部退二線,只留下一名最為年輕的工程師徐光,擔任了廠黨委書記。
 
  化工出身的徐光對“末代書記”這個稱呼十分反感。他多次在廠大會上公開揚言:搞不活816,死不瞑目;工廠唯一的出路是,改行,生產民用產品。
 
  北京大學核物理系畢業,當時擔任技術員的胡林丹回憶,當年全廠以各分廠、部門為單位,各自為戰,以本職工作為轉行方向。“打鐵釘”的是負責採購物資的供應處,該部門發現當時市場上鐵釘奇缺,便從上海買來制釘設備上馬;負責機械設備維修的機修廠,搞摩托車消音器;負責房產建築維修的修建處,搞大理石廠。人造革、電解錳、膽紅素……數十個分廠和部門各顯其能,產品無所不有。還有人養蘑菇、烤面包。
 
  今天,麥子坪村的“816公園”里有一座名為“志同台”的涼亭,上有一副對聯:“豐功偉業追憶蘑菇雲彩,振奮精神展望錦綉前程”。事實上,曾為製造“蘑菇雲”挖成的“816”洞體,收獲的卻是一大堆蘑菇。
 
  孫竹軍便是那個種蘑菇的人。他挑選了一間離洞口大約一千米的側洞,買來菌種、稻草和鋸末,用塑料布包上,放到木架子上,每天都能出三四平板車的雞腿蘑、金針菇和口蘑,沿廠門口叫賣。廠裡允許他免費使用洞體,只圖這個副業項目能承載十來個就業人口。
 
  蘑菇銷路不佳,只種了一年。孫竹軍總結原因說,當時國人的飲食觀念還停留在“肉比菜好”的階段。
 
  韓明妻子賈麗所在的印刷廠也搞起了對口的副業,而韓明所在的核反應堆分廠只能另尋他路。1984年8月,分廠廠長帶著他去深圳考察一家港商辦的氣體廠。不敢明說,裝著過路討水喝,與工人搭訕,“這是做什麼的呀?”“哦,氧氣。氧氣是幹什麼的啊?哦,電焊。那這東西好不好賣呀?”
 
  深圳之旅讓韓明知道,世界上還有他從未聽說過的一種東西——“紅包”。他對一位大學同窗痛切地進言:“你得告訴你父親(一位國家領導人),這樣下去可不行,咱們國家不變成資本主義了麼?”
 
  “沒想到,我們回來沒幾年,全中國都這樣啦。”韓明說。
 
  這些廠大多不久便難以為繼。它們均沿用代價高昂的軍工生產模式不論,當時每上一個項目、擴充一條生產線,甚至用舊廠房改建幾百平方米的生產車間,816廠都需要請示遠在北京的核工業部。“軍工廠——最典型的國企,面臨轉型危機是一定的。”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趙楚說。
 
  核反應堆分廠最後搞的項目是閉路電視,韓明成為一個推銷員。他的體會是:雖然這種工作讓一向高傲的816人很不習慣。但每一次提到工廠的核軍工背景,對方的信任度都明顯增加。
 
  新的廠班子常就大事徵求韓志平的意見,但這種狀態沒有持續很久。1987年,他由老伴陪同,去成都的幹休所養老。或許是他不忍目睹這家自己投入後半生的國家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只是偶爾回到麥子坪看一看。
 
跟地方搞好關係
 
  但816人並未放棄這樣的期盼——有一天,那個巨大的洞還要繼續挖下去,核反應堆總有一天要繼續建造。
 
  遺憾的是,這期盼被中國的最高領導人親自否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