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民幣匯率調整趨勢與中國企業的應對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10-05-27 08:00:00  


 
  其次,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利於即將展開的要素價格體系改革。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在全球所展現出來的競爭力主要根植於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價格,這不僅包括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同時也包括資源、能源價格的人為抑制。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發展壯大和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這種通過行政幹預所形成的競爭力對於中國經濟長期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負面作用也與日俱增。因此,要素市場化改革對於扭轉經濟發展方式,優化中國經濟結構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伴隨著勞動合同法的頒布,中國政府正在加快各項要素市場價格體系的市場化改革步伐,這預示著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企業、尤其是處於中下游的中小企業、出口企業將會面臨巨大的成本攀升的壓力,事實上今年以來東南沿海各地頻繁上演的“用工荒”正是要素領域市場化改革的生動寫照。而由於中國出口企業大部分採用美元結算以及合同訂單式生產的國際貿易方式,人民幣升值同樣意味著出口企業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減弱,因此,從這一角度考慮,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或者漸進式升值亦在事實上為中國要素市場價格的市場化改革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再次,人民幣升值難以有效緩解中國當前所面臨的通脹壓力。理論上看,一國貨幣的對內價值是影響其匯率水平的重要因索,通貨膨脹通常會導致出口減少和進口增加,這種變化會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係導致該國貨幣匯價下跌;反之,匯價上升通常也會導致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通貨膨脹的壓力也會相應降低。但中國現實經濟情況卻是:人民幣對內貶值和對外升值並存。從2005年匯改以來到2008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分別升值2.56%、3.35%、6.90%和6.88%,而以CPI反映的通脹水平則分別為1.8%、1.5%、4.8%和5.9%。如果按照月度數據將二者進行對比,則會發現這種同向變動的相互關係更加明顯。當然,當前中國人民幣升值與國內通脹壓力之間的同向變動關係有著更為複雜的原因,但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不完善與資本項目管制無疑是導致這一反常經濟現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尚不完善和資本項目管制暫時無法改變的背景下,貿然提高人民幣匯率水平對於緩解當前中國面臨的通脹壓力意義有限,更遑論通過人民幣升值抑制中國當前房地產市場所出現的泡沫問題。

  最後,人民幣升值對於改善世界經濟失衡並不具備實質性的意義。不難發現,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源在於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只重視消費,不重視積累的經濟發展理念導致經濟空心化日益嚴重,泡沫經濟盛行,這必然在長期導致國家整體競爭力的下滑和貨幣的貶值;因此,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西方國家所宣稱的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東亞貨幣匯率低估,而在於西方國家自身經濟問題。事實上,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21.1%,而美國對華逆差年均增長21.6%;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穩定,而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反而下降了16.1%。因此,世界經濟的失衡主要在於西方發達國家,只有當西方國家真正重視並糾正其自身經濟所存在的問題時,世界經濟的失衡也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