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應尋求軟著陸

http://www.CRNTT.com   2010-06-15 08:38:38  


 
  目前,市場擔憂的是政策退出與二次探底的關係,事實上,這些憂慮在中國並不存在。因為,世界已經從全球金融危機後分裂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遭受危機的歐美國家去杠杆化後,民間經濟並未復甦,而政府面臨赤字危機,財政緊縮是必然選擇,這可能會導致歐美經濟出現所謂的二次探底;而新興市場國家,在危機中並未被華爾街的衍生品所感染,但是卻實行了積極的貨幣與財政刺激政策,因此,他們今天大部分面臨通脹壓力。

  在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等國加息後,巴西央行9日上調利率75個基點至10.25%。這是該行自金融危機後連續第二次升息。新西蘭央行10日也宣布,將官方現金利率從2.5%上調25個基點至2.75%。這是該行自2008年7月迄今的首次加息行動。為應對危機,中國向市場注入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流動性,儘管CPI數據溫和,事實上,人們的感受已經深陷通脹,因此,中國根本不應該考慮二次探底的問題,而是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一樣,面臨加息的選擇。

  文章稱,為什麼中國顯得選擇兩難呢?這是因為中國所處的特殊時期有關,即中國面臨巨大的結構調整的壓力。事實上,中國自2006年以來就一直在穩定增長(就業)、經濟轉型與抑制通脹三角關係中維持均衡,而且始終將增長放在首位,並且不惜以發生所謂的“結構性通脹”為代價。尤其是在危機之中,以天量的信貸投放與財政投資完成保八任務,埋下通脹隱患。轉型也需要一個穩定增長環境作為挪移的空間,而且如資源價格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都會提高中國的生產成本,增加成本性通脹壓力。因此,防通脹實際上處在政策隊伍之尾。

  但是,長期積累下來的通脹壓力、難見成效的轉型以及依靠貨幣推動的增長經過幾年的運轉,現在三者之間的均衡很容易被打破。這意味著,一味維持增長的做法已經走到盡頭,需要盡快轉型,否則會積累更多的信貸壓力、地方債務、資產泡沫、產能過剩等,通脹也會爆發。因此,中國所擔憂的並非二次探底,而是傳統發展空間的削弱以及轉型帶來的階段性混亂。

  首先,轉型需要淘汰落後產能、抑制低效的重複性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地產泡沫,這會削弱投資的拉動力,而外需若有不振,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動力不足。其次,調整收入分配改革,增加百姓收入才能擴大消費。而增加工人初次分配的收入,比如目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加薪潮,也會讓一些競爭力較弱的企業面臨倒閉風險。但是,在此階段,新興產業並沒有成長壯大,民間投資也因行業壁壘和產能過剩而活力不足。轉型讓未來經濟增長陷入困惑,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因此,才有擔憂所謂的“通縮”、“二次探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