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消除通脹預期更大希望在制度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0-06-27 08:06:59  


 
  如果說,2009年底,在CPI和PPI雙雙為負的時候,提出“管理通脹預期”目的在於後者;那麼,當2010年5月,中國CPI同比上漲3.1%,PPI上漲7.1%,雙雙高於市場預測值時,提出“管理通脹預期”則明顯意在前者。當然,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儘管從同比指標來看,CPI已輕微超出3%這一公認的通脹警戒線;但如果從環比指標下降來看,要說通脹還言之過早,充其量也只能算“隱憂”而已。

  但央行上周公布的季度調查卻顯示,居民對未來的通貨膨脹預期並非隱憂那麼簡單,而是非常強烈,認為目前物價“過高,難以接受”的受訪者比例達到58.9%,刷新了十年以來這項調查的最高值。就最近20年中國央行治理通脹的成績來看,形成如此強烈的通脹預期,多少有些令人費解。因為除1993年至1994年和2008年之外,中國通脹發生頻率其實並不高。即便是在2008年這樣的全球大通脹環境下,中國也以較快速度擒住了通脹這只出籠猛虎,甚至比美國更早實現物價總水平的回歸。當然,這一是因為中國在國際價格與國內價格之間、工業品價格和消費品價格之間築有若幹道防火牆,緩衝了外部通脹的輸入速度;二是央行除公開市場操作、準備金率等各種市場化手段外,還保留了信貸總量控制這一看似落伍、實則強大的重型武器。

  因此,通脹對於中國,至少在今年年內應該不會構成太大的問題。就此意義上講,企業和資本市場不必太擔心加息會很快到來;而對於居民消費者,任何非理性的囤積和跟風行為也都不值得鼓勵。

  然而,上述分析主要建立在一個缺乏微觀基礎的宏觀層面上,即只從政策制定者的視角出發,並未考慮到市場和公眾反應對於政策的反作用。近年來,隨著公眾投資理財意識的日益提高,國人對“通脹”兩個字變得異常敏感——君不見,為迎合這種心理,就連開發商最鐘愛的廣告賣點也成了“買房就是對抗通脹的最好手段”。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通脹“自我實現”的可能。

  政策制定者並非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一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報告對“管理通脹預期”的第一條政策建議便是,“做好與公眾的溝通和引導工作,增強社會公眾對穩定價格的信心”。只是,在通脹隱憂面前,寄望公眾時刻保持鎮靜和理性是不現實的。管理通脹預期,最根本的解決思路,還在於如何讓市場和公眾願意去相信政府的政策是內在一致的,而不是彼此衝突的,從而不給通脹預期留下發酵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