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那些無奈“織毛衣”的年輕人

http://www.CRNTT.com   2010-06-29 09:01:06  


“毛衣哥”再次讓“織毛衣”走紅,這個詞也被預言為今年網絡最熱新詞。制圖:林燕芳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訊/“真正的感傷就是這樣,眼淚在眼中打轉,臉上卻要硬帶著微笑,甚至得用一點粗口,來保持自己早已不在的尊嚴。我想這種體會,可能是很多在網上發言的網民的共同體會。當他們無法用常識話語來講述和討論社會和個人所遭遇的極端處境時,只能用這種怪異的密碼般的語言,來尋找能引起共鳴的心靈。當人們在用著這個熱詞,或哼唱這首曲調單純的歌曲時,內心卻在申張自己應有的權利。”《東方早報》昨天登載葉匡政的文章《那些無奈“織毛衣”的年輕人》,內容如下:
   
  在打醬油、躲貓貓、杯具之類的熱詞狂潮之後,又有新詞躥紅網絡:織毛衣。這樣一個古舊、偏女性化的詞語,能成為網絡熱詞,讓很多人不解。說起來還有一番淵源,今年初網絡名人羅永浩在微博上發了一段話:“周二晚上在‘江湖’酒吧,張瑋瑋唱了首民歌,歌詞是:‘我深深地愛你,你卻愛上一個傻×,那個傻×不愛你,你比傻×還傻×,喔……你還給傻×織毛衣!’”很快這歌詞在網上流傳開來。

   前些日子,快男比賽一位胡子哥再唱《織毛衣》,引來觀眾和評委的叫好與歡呼。該視頻迅速傳播於微博、論壇等網絡社區,此選手獲“毛衣哥”稱號。後又通過論壇中“百搭句”這種文字遊戲,加快了織毛衣一詞的發酵,諸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怪當時織毛衣”“驀然回首,那人還在織毛衣”“毛衣已經來了,傻×還會遠麼”“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卻用來織毛衣”都是百搭的成果。這種遊戲人人可參與,又有一定“笑果”,使織毛衣流傳得更迅捷。

  如果故事只演繹到這里,確實像有人說的只是一場“庸眾的狂歡”,或是一次對於感傷愛情的集體嘆息。但“織毛衣”一詞在傳播中,含義已悄然發生變化,使它染上了一種自我調侃的政治意味。它與“微博”這一當下最熱媒體發生了關聯,從“織毛衣”衍生出“織圍脖”,指的就是在網絡或微博上發表觀點和意見的行為。於是那些在網上有愛國表達的民眾,常會被嘲諷或自嘲成那個傻傻的織毛衣女孩,雖然在編織觀點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愛意,換來的卻多是一種無奈。面對越來越多的社會怪象,網民除了轉貼、跟帖,發表點議論外,又能做什麼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