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盧周來:為中國經濟“拆彈”

http://www.CRNTT.com   2010-07-31 10:01:19  


 
  從國人對二季度GDP增速放緩的焦慮來看,我們潛意識中的確已經把中國經濟看成了那輛 “大巴”,一旦慢下來,就會引發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

  但是,也正如GMO報告所認為的、同時也是常識所告訴我們的: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經濟增長能夠長期維持兩位數嗎?答案是不僅不能夠,而且必須設法使其慢下來。否則,正如那輛飛駛的大巴前面不遠就是懸崖一樣,或者像長期過度運動必使人身體衰竭一樣,長期人為刺激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有可能因為內部張力與彈性被強力拉斷而滑向深淵。實際上,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好維持在自然增長率的7%左右最合適。

  所以,比討論如何防止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更為緊迫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經濟如何擺脫“生死時速”,使其增長速度即便有所放緩,也不至於引發“爆炸”?答案顯然是:必須拆除中國經濟這輛飛速行駛的“大巴”上的“炸彈”。事實上,這樣的“炸彈”並不只一顆,而是兩顆、三顆甚至更多。

  必須拆除的第一顆“炸彈”是觀念。兩種觀念必須反思:一是把“經濟增長”視為目標本身。經濟增長的目的最終在於百姓福祉。不可否認,過去三十多年經濟高速增長的確改善了百姓福祉。但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各級政府把GDP增長視為“目的”本身,甚至對增長的迫切性壓倒了民生需求。投資率一路走高而最終消費率不斷走低、勞動報酬占總收入比例以及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不斷下降等現象,就是簡單的證明;二是認為只有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前提下才能解決其他矛盾。金融危機以來,各級官員對於為何要“保增長”給出的最能擺上桌面也最有說服力的一條是:“保增長就是保就業,保增長就是保穩定”。

  實際上,中國GDP增長所帶動的邊際就業率在一路走低,“無就業的增長”已經出現。如果不通過結構性調整來解決,仍然沿用綫性思維,那麼,未來要解決日益沉重的就業壓力,就必須不斷提高GDP增速,甚至每年增長十幾個點都不夠,這怎麼可能呢?同時,“保住了增長”並沒有“社會穩定程度的提高”,相反,依賴於土地財政與房地產經濟的地方政府,過去一年多為了保增長,製造了多少因徵地糾紛而起的群體性事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