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上軌道但也遇到瓶頸

http://www.CRNTT.com   2010-09-01 08:36:26  


馬英九本人以至是馬政府中的許多高官仍然存有“中華民國”這個心結,這才是他們不願進行政治對話的關鍵原因。(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9月1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富權的評論文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上軌道但也遇到瓶頸”,文章說,馬政府打著“正視現實”的旗號,來作為婉拒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理由”。按照馬政府的想法,如果不承認“中華民國”,那就只能是談事務性、經濟性、技術性的問題;如要談政治議題就必須正視及承認“中華民國”這個“現實”。既然兩岸在政治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因而政治談判時機還不成熟,尚需時日。這就是在兩岸和平發展的軌道上,卻遇到了瓶頸的關鍵所在。詳細內容如下: 

  自二零零五年四月三十日“胡連會”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尤其是二零零八年五月馬英九就職,翌月就在兩岸均承認並遵守“九二共識”的前提之下恢復海峽兩會協商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很快,海峽兩會連續進行了五次“陳江會”並簽署了包括“ECFA”在內的十四項協議和達成兩項共識,兩岸實現了“三通”直航,兩岸關係進入了和平發展的軌道。在兩岸民間交往交流和經濟合作等領域上,可說是“甘蔗倒吃節節甜”。

  本來,按照政治經濟學上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當兩岸簽署“ECFA”協議,建構了兩岸類似自由貿易區的緊密經濟關係架構之後,隨著兩岸經貿交流和合作的頻繁活動,必然會催生出許多法律、政治等問題需要兩岸之間進行協商設法予以解決,這就需要兩岸進行政治對話以至是政治談判,建立起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築,這就是擘畫“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所勾勒的“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宏圖。為此,在兩岸簽署“ECFA”前後,兩岸四地的有識之士都憧憬著並強烈呼籲兩岸當局盡早進行政治對話,為進行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政治協商打好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