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秦曉:不能用中國價值取代普世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10-10-15 08:57:12  


 
鏈接:秦曉:我認為“中國模式論”不可取 

  2010年07月27日 09:57 來源: 中國企業家網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近日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2010屆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秦曉表示“中國模式論”所宣揚的是政府主導的、民族主義支撐的經濟發展路徑、政治權力結構和社會治理方式。它從一開始的“特殊論”正在走向“取代論”。而“取代論”則宣稱“中國價值”可以取代“啟蒙價值”。“特殊論”和“取代論”試圖用現代化、穩定、國家民族利益、民生、理想代替現代性、自由、個人權利、民主、理性這些普世價值的核心和基礎,他認為是不可取的。

  以下為其演講全文:

  親愛的清華經管學院2010屆畢業班的同學們:

  今天,我非常榮幸能作為演講嘉賓出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畢業典禮。大約一個月前,錢穎一院長邀請我時,我當時是一種很矛盾的心態。一方面,我確有一些思考和體驗想和同學們交流;另一方面,我缺少和高校學生,特別是80後的年輕一代溝通思想的經驗,不知道我所關注的問題是否能為你們理解和認同。儘管如此,我還是鼓起勇氣來了。

  我算是共和國同齡人的一代,經歷了改革開放前後兩個30年。在這60年中,中國社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長期在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工作的管理者,我的關注點從企業管理、宏觀經濟逐步擴展到社會問題及相關的制度和價值。在思想認識上我也走過了信仰—困惑—獨立思考—不斷尋求真理的路徑。

  我想先從大學的功能、大學教育、大學學生的使命談起。關於大學的功能,在歐美曾經歷了精英教育 ─ 專業人才培養 ─ 通識教育這樣一個複歸的過程,這一過程反映出人們對大學功能、大學教育、大學學生使命的再認識。簡而言之,大學不僅是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人才的場所,它還是文明傳承和發揚的載體;大學學生進入社會後不僅要成為一個有專業知識、有職業道德的專業人士,同時要有對普世價值擔當的意識和公共關懷的責任。

  公共關懷是公共知識分子的責任和使命,他們要超越自己的專業領域,抵制世俗和權力的誘惑,秉承普世價值,在公共領域中維護人的尊嚴和社會正義,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建立起道德、精神和文化的價值支柱。

  精神價值的缺失和重建在當代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但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這個問題的表現是不同的。當今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社會轉型。我們所講的社會轉型不是中國語境中的“現代化建設”、“國強民富”、“大國崛起”,而是現代性社會的構建。現代性社會是相對於傳統社會而言的,它的主要標誌是以“啟蒙價值”,即自由、理性、個人權利為價值支撐的,以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社會為制度框架的民族國家。

  發端於17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人對神的“叛逃”和“祛魅”。在擺脫了精神上的束縛以後,人可以運用自己的理性保護個人的權利,實現個人的自由。在此以後的幾百年中,以自由、理性和個人權利為核心的“啟蒙價值”成為推動人類社會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精神力量,成為現代性社會的價值基礎。當代“普世價值”就是“啟蒙價值”經過人們幾百年的認識和實踐演化而成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