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追憶梁從誡:文革中反動學術權威的兒子

http://www.CRNTT.com   2010-11-04 13:46:53  


 
  梁從誡5歲那年,盧溝橋事變爆發。1937年9月5日凌晨,梁思成夫婦攜老將雛開始向大西南後方撤退。林徽因給沈從文的信中寫道:“由盧溝橋事變到現在,我們把中國所有的鐵路都走了一遍,帶著行李、小孩,奉著老母,由天津到長沙,共計上下舟車十六次,進出旅店十二次。”那一年10月,梁家終於輾轉抵達長沙。

  伴著空襲警報,他們生活在這個因戰爭變得擁擠的城市。幼小的梁從誡曾問母親為什麼要逃,林徽因說:不願當亡國奴,不願看日本旗。他們在長沙租屋住下,但日機第一次轟炸,就把住處炸毀,慶幸那天全家外出。梁從誡說,他僅有的童年記憶,是跟母親在瓦礫中挖掘家里的東西,母親找能用的炊具,而他找積木。

  不久之後,他腿上長了疥瘡,母親患了嚴重肺病,一家人貧病交加。長沙已無法存身,全家又移居到重慶鄉下。有一天,梁從誡問母親,如果日本人打到重慶,我們往哪兒逃?林徽因指著門前那條河說:投河去死!幼小的孩子驚恐地拉著母親的手說:那我怎麼辦呢?

  林徽因一字一句地說:國之不存,怎顧得你!

  後來,梁從誡在一篇題為《倏忽人間四月天———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的文章中回憶,1939年冬天,一家人輾轉來到昆明市郊區的龍頭村,“父親在一塊借來的地皮上請人用未燒制的土坯磚蓋了三間小屋,這竟是兩位建築師一生中為自己設計建造的唯一一所房子。”可惜房子蓋好之後,一家人只住了半年,就因戰事逼近不得不搬到更加偏僻和艱苦的四川李莊,抵達不久,林徽因的肺結核暴發。

  費正清,哈佛大學教授,當代西方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他曾數次來到中國,與梁思成夫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41年,梁思成在給費正清夫婦的信中寫道:“家徒四壁混亂不堪,徽因數月重病在床,令我十分痛心。”1941年,一百法幣在當地可以購買到一頭豬,到第二年,就值一只雞了。

  山河破碎、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成為梁從誡永難磨滅的童年印記。

  他後來回憶:“家里買不起鞋,我就打赤腳或穿草鞋上學。我的腳後跟被草鞋磨破了,化了膿,父親叫我趴在椅子上,問我,怕疼不怕,我咬著牙說,不怕。他就哢嚓一剪刀,把一塊壞死的肉生生給我剪了下來。然後往傷口上倒碘酒。疼得我眼前直冒金星。但我一聲沒吭。他只說了一句,好孩子。”

  而母親林徽因在1941年給費正清夫婦的信中記叙道,“我的兩個孩子越來越像狄更斯筆下貧民窟里的難童,從誡腿上滿是各種蚊蟲叮咬的疤痕,看上去已經不像腿了。”1942年,在極為困頓的條件下,梁思成開始書寫《中國建築史》,梁從誡回憶當時的父親:“那個時候他唯一的特權,就是有一盞煤油燈。他說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聽音樂,畫佛像。”

  母親那時經常給兒子講米開朗琪羅,貝多芬,和他一起讀《獵人筆記》;父親教兒子畫畫,做各種玩具。在艱難歲月里,父母終於完成了《中國建築史》等扛鼎之作。對於這段生活,梁從誡不勝懷念:“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歡笑,精神上很富足。”

  1946年7月,梁家終於結束逃亡生涯,回到了北平。梁思成和林徽因著手創立清華大學建築系。1946年,女兒考取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而兒子曾投考清華大學建築系,相差兩分。梁從誡回憶說:“我父親是建築系主任,但是他沒說話。”

  “對,我的名字是紀念李誡……但是我沒出息。”雖然從小對繪畫表現出極大興趣,梁從誡因為這兩分之差沒能進入建築系。1950年,他考上清華歷史學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