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貨幣戰第二階段才是中國最大憂患

http://www.CRNTT.com   2010-11-09 07:14:14  


 
  然而,到了1980年代初,這場後發國家債務融資的盛宴,便因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鐵腕推行的緊縮貨幣政策而告終。他的鐵腕造就了“耶穌以來最高的實際利率”(時任西德總理施密特語)且長期居高不下,美國優惠利率(年率)從1976年的6.8%提高到1981年的18.9%和1982年中的15.3%,歐洲貨幣市場的倫敦同業拆放利率從1976年的6%提高到1980年的11.6%和1981年的14.3%,債務融資條件急劇惡化。

  以1982年墨西哥無力償還外債而引爆全球性債務危機為開端,1980年代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的重災區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內瑞拉、科特迪瓦、多哥、尼日利亞、扎伊爾等國相繼陷入“失去的十年”。

  當時中國也與墨西哥式債務危機幾乎擦肩而過。1978年,中國進口猛增51.0%達到108.9億美元,導致當年在連續兩年順差之後出現11.4億美元逆差,是新中國建國截至當時年度貿易逆差最高紀錄,比此前年度貿易逆差最高紀錄6.5億美元(1974年)高75.4%,其後1979、1980兩年貿易逆差進一步攀升到20.1億美元、19.0億美元,直至1981年才在強力控制下降到0.1億美元。

  為了償付進口,中國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1978年末,中國外匯儲備從上年末的23.45億美元銳減至1.67億美元,減少21.78億美元,降幅高達92.9%,當年支付進口比率(外匯儲備額除以平均月進口額)下降到0.18,為1969年以來最低水平,而通常認為國際儲備安全線為3個月進口水平。1981年,中國又拋售了13萬盎司黃金儲備,年末黃金儲備從上年的1280萬盎司減少到1267萬盎司。

  百般籌措之餘,由於無法償付進口技術和設備,中國仍不得不在國際金融市場利率高漲之際借入高息現匯資金,年息高達15%,且半年結息一次,5年本息就翻一番。這樣,1979年中國財政出現了1957年以來的首次國外借款35.31億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折合22.7億美元),1980年國外債務還本付息便高達24.40億元(按當年匯率折合16.3億美元)。1981年1月,中國更不得不公開宣布無力執行1978年已簽約的一批大型成套設備引進項目,中國在國際市場的信譽遭受重創。

  文章最後說,如果說“貨幣戰爭”第一階段,中國面對的壓力是通貨膨脹、資本流入、資產泡沫,那麼在可見的第二階段,中國將如何應對資本外流?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債務危機、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新興市場泡沫破滅,會在中國上演嗎?雖然還名義上擁有,但實際上已經幾近無效的資本管制,還會像之前一樣保護中國經濟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