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改善價格環境需找准發力點

http://www.CRNTT.com   2010-12-01 08:30:26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訊/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10年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4%,比2010年9月漲幅擴大0.8個百分點,創2008年10月以後25個月新高,漲幅最大的是食品價格和居住類價格,分別上漲10.1%和4.9%。

  日益攀升的物價,不僅直接加重了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負擔,而且讓政府綳緊了預防通貨膨脹的神經。11月21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穩定物價的16項具體措施。國家發改委作為價格主管部門更是在兩天內連續在其官方網站四度發文強調穩定物價。可見,中央政府遏制物價上漲、保障老百姓生活用心良苦。

  瞭望發表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韓保江文章表示,遏制通脹、捍衛民生,無疑是政府的天職。但消費品價格上漲的責任並非全在政府,更不能罪責農業和農民。今年消費品價格上漲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天災導致農副產品歉收。2010年是一個多災多難之年,先是春季中國西南大面積乾旱造成許多農作物和蔬菜水果絕收,隨後是夏季東北農業大省吉林遭受幾百年一遇大洪水,緊接著又是海南洪災造成的農業毀滅性損失。如此多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必然造成農副產品歉收,進而導致供應緊張和物價上漲。

  二是擴張性刺激經濟政策的滯後效應。由於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不得不實施“四萬億”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由此帶來的過度信貸又不可避免地導致流動性過剩和物價上漲。經濟刺激政策雖醫治好了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增長速度下降和大量失業,卻未能避免貨幣過量供給帶來的通貨膨脹隱患。

  三是游資炒作加劇了物價上漲。自中央政府加大調控房地產力度後,社會上的很多游資從樓市退出進入農副產品市場,進行惡意囤積並炒作綠豆、大蒜、生薑、豆油等農副產品。由於炒作資本控制了農副產品供求關係,從而改變了期貨價格決定現貨價格的傳統,形成現貨價格推動期貨價格的機制,人為抬高了部分農副產品價格。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