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國文物藝術品收藏進入“億元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13:34:52  


 
  2008年,徐政夫的觀想藝術中心在北京成立。30年的藝術品投資經驗,讓他成為大陸企業家的藝術品投資“經紀人”;學者的背景,使他和大陸文物界專家的關係非同一般;擁有價值過億的收藏品,也讓他成為國內外許多知名博物館的策展人、供貨商和座上賓。

  正是這種收藏家、學者、經紀人和策展人重叠的“四不像”身份,讓他對兩岸以及國際藝術品市場,能夠冷靜地對比和分析。他把當下中國的這股收藏熱,稱為收藏業“熱烈競爭”的繁榮。

  中低檔的收藏品是最易破碎的泡沫

  《望東方周刊》:現在大陸的藝術品收藏和投資非常熱,在大陸收藏家中,是否存在一些共同的認識上的誤區?

  徐政夫:首先,我把購買藝術品分為投資和收藏兩種形態,大陸和台灣最大的區別,就是投資大於收藏。收藏分三種類別:學術類的、裝飾類的和藝術類的。如果要用收藏品投資,只能投資到藝術類的收藏品中,而什麼是藝術品,這是需要鑒定的。

  曾有很多大陸的收藏家請我到家裡去“喝茶”,其實就是讓我去欣賞藏品。但是我很少應約,並不是沒時間,而是實在“不忍心”揭穿。現在中國的收藏家,100個裡只有不到10個人收藏的東西是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剩下的90個人,不是買到贋品,就是買到“裝飾性”和“學術性”的藏品,投資價值幾乎沒有。

  “學術類”的藏品,就是在考古中發現的,類似於史前陶器和北京猿人骨頭之類,有學術價值但是不美觀的東西,“學術有價值,市場無價格”。

  “裝飾性”的藏品就是類似於山西家具、徽州磚雕、木制門窗、民窑瓷器、奇石等等,可以放在家裡做擺設,美化環境,但是不要希望它能賺錢。

  值得投資的收藏品有一個共同點:人見人愛。現在許多專家把投資收藏品說得很複雜,其實最核心的要看它是否有足夠的藝術性。 唯有藝術品才能可長可貴,畢加索、梵高如此;張大千、齊白石如此;青花瓷、珐琅彩如此;商周銅器、北魏石刻亦如此。

  《望東方周刊》:大陸的拍賣會中,越來越多的藏品拍到億元天價,這是否標誌著收藏業進入了黃金發展期,是否有泡沫存在?

  徐政夫:真正的藝術品,不管是現在的還是過去的都很貴。當代名家的畫作,一張也要幾千萬,古董賣到上億元也就不算奇怪了。

  1990年左右,台灣的收藏非常熱,當時有很多人買古董、買藝術品、買油畫,已經可以轉手賣到上千萬。因為當時大陸很多文物流到港澳、歐美、日本,我們也從歐美購買。所以90年代台灣成了中國文物的重要集散地。現在,台灣由買方變成了賣方市場,成了供給方,很多收藏家賺了大錢,因為大陸對收藏品的需求量太大了。

  從世界範圍來說,什麼地方收藏力量大,經濟實力雄厚,就會成為文物和藝術市場的中心。90年代時,世界文物中心在英國倫敦;2000年後轉移到美國紐約;再經過四五年轉到了香港;現在世界上拍賣量最大的地方是北京。

  從拍賣量來講,中國已經是世界文物中心了,但是從影響力來說,還沒有成為核心。我們很少召開世界性的博覽會,中國的拍賣行還沒有能力去紐約開拍賣會,我們依然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繁榮”,遠沒有完成國際化的過程。

  現在大陸收藏家更偏重於投資和保值,這種情況下,藝術品的價格就受到經濟起伏的極大影響。投資性的收藏越多,收藏市場的變化就越大。一個人買了2億元的藏品,當經濟出現問題,他就要拋售,這會造成收藏市場供需的不穩定。投資收藏的人越多,經濟不穩定時,泡沫風險就越大。

  另外,藝術品投資應該是世界性的,你買的東西,必須是各國收藏家都趨之若鶩的。但現實是,在國外的拍賣會上,你會看到為一件拍品爭搶的都是中國人自己,外國人不感興趣,這就不是國際性的投資,所以風險就很大。外國人看重銅器、三彩、雕塑、佛像,而中國人喜歡買名畫、宮廷禦用品、犀角玉器。

  不管是否有泡沫,最好的方法就是買真正有藝術價值的、重要的藏品,即使遇到金融風暴,幾年過去,真正好的作品價格還是會漲回來。如果大勢衰退,第一個受影響的都是中低檔的東西,高端藏品至少是保值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