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孔子站在天安門

http://www.CRNTT.com   2011-01-16 10:43:42  


2011年1月12號,孔子站上了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和毛澤東畫像遙遙呼應。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訊/“那千年前看盡大千世界的老人,應該總是微笑地看著潮起潮落,浪花淘盡英雄。無論面前的是秦皇漢武,還是孫中山毛澤東,他都只會淡淡地感嘆‘逝者如斯夫!’”(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鄭維的文章“孔子站在天安門”:

  2011年1月12號,一輩子顛沛流離,在祖國被排擠,周游列國卻飽嘗困厄之苦的孔子,站上了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和毛澤東畫像遙遙呼應。

  他的思想,在春秋戰國基本不適合肉食者征戰四方、一統天下的需要。孔子一生,基本上都帶著他的學生們四處碰壁,沒遇到明主徹底實現他的主張。戰國的結果,也充分證明了儒學在爭霸中的不合時宜,貫徹法家精神的秦國大軍,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孔子死了以後,卻搖身變成香餑餑。嚴刑峻法讓秦始皇統一天下,但是卻無法讓始皇帝的國度長治久安。看到秦朝二世而亡,明白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劉亭長後代們,就轉向了儒學。從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外儒而內法,讓漢朝國運長久。

  之後,在魏晉亂世,孔子的地位又一落千丈,因為沒有一個有實力的統治者能推行孔子之道,亂世讀書人認為孔子所追求的脫離現實。想進一步脫離現實的人就投入道家和佛教的懷抱,胸懷大志野心勃勃的,不談仁義,用權術和鮮血爭天下。而一旦到了宋明清,政治穩定又帶來了儒學的受落和孔子的香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