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為何沒有頂尖跨國公司?

http://www.CRNTT.com   2011-03-17 11:07:01  


 
  在當今的國際市場,收購與兼並已成為跨國資本流動的最主要的方式,這也將是中國企業打通國際市場的主要手段。收購與兼並比新建自己的企業能更快地進入海外市場。但中國企業過去卻把目光放在國內,用擴大產能的辦法實現成長,只能在國內小搞小鬧賺些小利,不能通過積極的海外並購提升競爭力。

  衆所周知,20年前的寶鋼就已是“全國鋼鐵冠軍”,但寶鋼一門心思練內功,試圖在練好內功後再去世界比拼。可是,就在寶鋼兼並國內部分鋼鐵企業,在國內稱雄時,中國以外的鋼鐵市場已被國際鋼鐵巨頭瓜分完畢。印度鋼鐵巨頭米塔爾8年內先後吞並6家世界上的大型鋼鐵廠。2007年,米塔爾兼並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鋼鐵巨頭阿賽洛公司,至此,全球鋼鐵業超級霸主阿賽洛—米塔爾公司出現了。

  米塔爾的成功,表面上看,好像是因為並購,但並購只是一種手段,以全球化視野、全球化思維打造全球資源整合能力來參與全球競爭,在最合適的時機去收購與合併,並用最精明的經營手法壯大那些被收購的企業,這才是米塔爾成功的真正原因,而這點正是中國企業最欠缺的。

  更重要的是,中國與印度企業在對外擴張上所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印度除了幾家中型鋼鐵企業屬於印度國有外,其他主要鋼鐵企業基本上是民營企業:而中國主要的鋼鐵企業都是大型國有企業。由於這些國有企業基本上都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壟斷性企業演變而來的“大塊頭”,並不是在充分市場競爭中形成的以產權關系為紐帶的企業集團。

  事實上,中國國有企業對行業壟斷的實質就是行政性壟斷,這種壟斷主要表現為限制競爭,延緩產業技術升級,降低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幹擾市場競爭秩序,管制決策非公開化等。至於行政性壟斷對落後企業的保護,在當前全球競爭的環境下,則不利於提升國內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這也許就是中國沒有產生頂尖跨國公司的原因。“大而不強”是中國企業的“長期之痛”。例如中國製造業已取得三個“世界之最”:第一生產國、第一消費國和第一出口國。但至今尚未有一個中國企業在全球“執世界製造業之牛耳”。關鍵在於中國企業沒有正確把握自身優勢和不足,以超越國界的戰略思維獲取整合全球資源,未能實現自我超越。

  回過頭來看,這些年,中石油、中鋁集團、中國工商銀行等企業也並購了一些海外資產,但這些企業是靠國家的力量、靠政府抱大的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仍缺乏競爭力。其實,競爭力比規模重要,跨國公司是按規模定義的,但如果我們的企業徒有規模,缺乏競爭力,很快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掃地出門的。

  作者:邱林 題:中國為何沒有頂尖跨國公司? 來源:中國經濟網2011年03月15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