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卡扎菲最後的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1-03-28 10:27:47  


 
空襲行動背後

  這並不是利比亞第一次面臨戰爭。

  1986年,美軍150多架戰機曾在電子干擾機的支援下,對利比亞進行過攻擊。15年後,西方又卷土重來,不同的是,這次主角不是美國,而是法國。

  3月22日,奧巴馬總統在出訪薩爾瓦多時反覆強調,美國將把軍事行動主導權讓給法國、英國和其他國家,美國也不會派出更多的戰機和軍艦增援。“這就是聯合行動的意義所在,這樣聯合國就不需要承擔全部負擔。”奧巴馬強調。

  “目前,美國已經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泥潭,因此對於任何發動新戰爭的提議,美國必將有所保留,更不願意‘挑頭’。”復旦大學程崇仁博士告訴時代周報,“因此,法國來挑頭,況且後者還有很多現實和地緣政治的考量。”

  早在三年多前薩科齊剛上台之時,他便提出了所謂“重返非洲”的戰略,並成立了地中海聯盟,希望在地區發揮影響力。顯然對法國來說,利比亞具有戰略意義。從地圖上看,利比亞與四個講法語的非洲國家(突尼斯、阿爾及利亞、乍得及尼日爾)接壤,而這些國家也跟法國關係密切。

  正當薩科齊鼓吹向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的時候,德國總理默克爾及其他歐洲領袖卻表示了不滿,認為他是“大法蘭西”心態泛濫。於是,薩科齊轉而跟英國首相卡梅倫聯手,還一再放風批評奧巴馬“態度猶豫”。

  目前奧巴馬的決策核心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國防部長蓋茨、國家安全顧問多尼隆等人,他們擔心“禁飛區”不足以保護利比亞的反對派軍隊。另一派則是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賴斯和國家安全會議主管多邊事務的莎曼莎•鮑爾。在她們看來,1994年的盧旺達大屠殺,正是因為美國政府猶豫不決所造成,因此必須及時果斷插手利比亞。

  美國的內外環境使得奧巴馬難以決斷。不過,很快事情就有了轉機。3月12日,針對卡扎菲的行為,阿拉伯聯盟開會譴責利比亞,並要求聯合國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

  “阿拉伯聯盟的提議其實正是西方所希望的,這也是這個聯盟第一次提出針對自己成員國的行動。”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東事務資深研究員布魯斯•裡德爾(Bruce Riedel)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西方設立‘禁飛區’的顧慮。”

  “西方之所以會對利比亞採取行動,一個主要原因還是要填補突尼斯、埃及強人離去留下的權力真空。”印度新德里“政策計劃中心”(Centre for Policy Planning)的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研究員在電話中這般告訴記者,“不過,這也是西方不便言說的一個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