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利比亞衝突的深遠國際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1-04-13 12:02:52  


 
  其一,伊朗已經獲益。當初西方國家躍躍欲試,準備對伊朗動武時,同盟者者中就包括深懼伊朗擴張勢力的許多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國家爆發“茉莉花”革命以來,尤其是利比亞武裝衝突愈演愈烈,西方國家被牽制在北非,一時無暇處理伊朗核問題。這就提供伊朗一個緩衝期,以加速核計劃的落實。即使日後西方國家加強對伊朗的軍事壓力時,阿拉伯國家執政者的立場可能遠不如以前那樣堅決,因為他們覺得國內反對勢力在西方縱容下的頻頻衝擊,遠較來自伊朗的壓力更加直接、有力。

  其二,沙特阿拉伯、約旦、巴林、也門等國家執政者深懼國內政局不穩,下場可悲,又感到西方國家在關鍵時刻實不足恃,亟須另籌對策,嘗試從包括中國、俄國在內的其他大國尋覓支持。這個動態自然引起美國的關注。過去一個月內,美國國防部長蓋茨連續三次訪問沙特,同國王進行會晤,以緩解沙特的不安情緒。可是,阿拉伯國家執政者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間的裂痕業已出現,走向如何,須拭目以待。

  其三,利比亞衝突迭起,石油、天然氣價格飈升,俄國作為主要的能源出口國,不久可能獲取巨大的利益。至於其他在能源方面對外依存度比較高的國家,如日本、印度、中國等(歐、美且不談),要抑制通貨膨脹及保持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等,難度必然加大。利比亞政治僵局拖得越久,能源價格飈升對這些國家經濟復甦的打擊越大。

  其四,美國政策是盡量以和平手段維持核不擴散體系的完整性,在必要時,則不惜訴諸一場局部戰爭。西方國家對已經放棄核計劃的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伊朗、朝鮮難免會對此作出錯誤的解讀,即掌握了核武器,才是確保西方國家不至於對本國發動軍事打擊的鎮山之寶。利比亞事件似乎已經將國際主流社會以和平談判及軍事威脅雙管齊下的手段,強行維持核不擴散體制的做法畫上了一個句號。至於奧巴馬政府推行的“無核世界”的理念,至少在可以預期的將來,則難免成為一場夢幻泡影。

  作者是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